扫码查看代表故事
【人物名片】
李君,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苍溪县岫云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四川在线消息 (记者 杨琴 摄影 向宇)放弃成都的“白领”工作,扎根秦巴山深处的农村老家十个年头,十年间,他带领着这个贫困村脱了贫,还带着乡亲们闯出了一条可复制的脱贫攻坚“岫云村”模式。
2月28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从家乡出发来到成都,为参加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作准备。李君说,今年参会,他最想把家乡人民的精神带上会;在会上,他最希望能聊一聊山区农村脱贫与发展的那些事儿。
特别的行李:家乡十年对比照片
本次参会,李君最关注的是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两方面。他说,打算围绕让年轻人扎根基层、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调研已经完成,到了北京听了报告后再进行完善。”来参会前,也有人想委托李君提一些建议,但他认为,自己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发言权,“要确保每一份建议都扎扎实实,经得起考验。”
当天中午,李君在他暂住的宾馆打开了行李箱,小心地拿出6张杂志般大小的照片。一边是土坯房,一边是白墙红窗框的两层小楼;一边是泥泞的山路,一边是平平坦坦的水泥路面……
“这些要带到北京去,在会上如果有机会,我会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讲一讲。”李君说,这6张照片,是他所在的岫云村十年前和现在的真实记录。
李君不仅是这些巨变的见证人,还是亲历者和领路者。
33岁的李君是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的党支部书记,今年也是他回乡担任村干部的第十个年头。这个曾从秦巴山深处小山村走进大城市的年轻人,毕业后在成都的一家广告公司当过“白领”,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选择从城市回到了农村,并一干就是十年。
“村里原来很多老年人至死也没有走出过大山,许多父母外出打工为了省下回家的车费几年都不回家。”李君翻看他的手机,翻出了一条讲他小时候“为了吃一块肉挨打,为买一双三毛钱的草鞋挨打,小学为了交学费挨打”的朋友圈。这样的经历虽已成往事,但“家乡贫穷的记忆实在是太深刻”。李君说,地震以后,他感受到重建给家乡发展带来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想实实在在为家乡做点儿事,于是回到家乡,当年他兼任起村主任助理,并于两年后担任起了村支书。那一年,他刚刚25岁。
8090往期回顾》》》
#SplitPageHere#
心声:只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农村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
十年间,李君“四处化缘”,为村子修起了3条6公里的水泥路。为解决当地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依托“互联网+”的模式,李君创新提出了“远山结亲 以购代捐”模式,协调爱心企业与贫困户对接,实践了几千户城市家庭结亲认购贫困户农产品的路子。
为扩大邻近村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和销路,李君又在成都开设了以家乡“岫云村”为品牌的四川首家扶贫体验餐厅,“让城里吃的人健康,让农村养的人小康”。截止目前,他已带动多个村庄和农户销售农产品,大大实现村民增收。
李君还将岫云模式推广到了四川的部分藏区和彝区,以及重庆、江西等地的贫困地区,让深度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走向大市场,让贫困农户脱贫奔小康。
“只要找对符合自身特色的一条路,岫云村脱贫到发展的模式可以复制。”李君说,这次参加全国两会,他最希望把苍溪人民的精神带上去,把岫云村脱贫的路子和思考讲给更多人听。
“希望岫云村这种模式能够走向全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脱贫做出更多贡献。”李君说,他还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建设自己的家乡。“乡村振兴,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