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脱贫攻坚,需要创新思维、敢闯敢试,需要广大干部和贫困群众齐心发力、积极作为。
落实好“七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发展特色产业至关重要,需要把准脉络、真抓实干。
近日,在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在这个海拔3200多米的高寒地区,全新的脱贫致富特色产业崭露头角。错季有机蔬菜喜获丰收,莲白、莴笋、花菜、芹菜等给山区贫困群众带来希望和梦想。更重要的是,凉山大约有60%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居住在深山区、高寒山区,金阳县的脱贫攻坚实践,给这些地区因山因水因气候发展脱贫致富特色产业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当前,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落实好全州2016年上半年工作述职会和2016年第三季度脱贫攻坚述职会精神,需要更多的这种实践。只有下真功夫、出硬措施,才能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10月18日,海拔3200多米的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迎来了“全新”景象。村后山上,错季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里,收菜、背菜、过秤、装运,致富的路径在繁忙中拓宽。截至目前,该基地规模种植蔬菜257亩,基地所属村民已收到土地租金10.28万元,务工费22.7万元,已有43户成为合作社成员,其中精准贫困户17户。
收获的季节,每年都会到来。今年的这次收获,更加沉甸甸、金灿灿。这更是金阳县创新思维、因地制宜加快“1+X”产业发展,实行脱贫攻坚“一村一方案”,狠抓落实见成效的具体行动。
创新思路谋发展
2015年,脱贫攻坚战在凉山大地全面打响。州委州政府响亮提出:突出抓好生态富民产业,充分利用山场、林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1+X”林业生态产业、“果薯蔬草药”农牧产业,确保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实现长远致富。
金阳脱贫攻坚,难点在地处高寒山区的贫困村。因为气候条件差、土壤条件差、出产单一、群众文化素质低,这些地域成为全县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找准项目,该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召集地处北部区域的9个高寒山区乡召开脱贫攻坚研讨会,紧紧围绕高寒山区脱贫攻坚怎么“脱”、怎么“攻”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了“一村一方案”的战略部署。同时,要求村组干部和党员充分发挥好标杆作用,当好明白人、引路人、带头人,县、乡则实行动态管控。
热柯觉乡丙乙底村高山错季蔬菜品比示范基地,在真抓实干中应运而生。丙乙底村地处波洛山顶,平均海拔3200米,气候非常寒冷,土地非常贫瘠,只出产荞麦、土豆和圆根萝卜,而且要轮耕才有点收成。
如何变劣势为优势?通过反复论证,县上决定,从立体气候明显,高寒山区与二半山、低山河谷地带有明显气候偏差的实际出发,在该村建设一个错季蔬菜品比基地,走“有机”路,出“错季”牌,采取裸种方式,凭无公害优良品质和错季成熟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后逐步在其他高寒山区推广,在马铃薯收挖之后种植露天秋季蔬菜,拓展助农增收特色优势产业,丰富“三带”经济内涵,实现老百姓长远致富。
真抓实干求实效
在村里划拨的两亩试验地里,该村“第一书记”李振把每种菜品都分析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两亩地里,一共试种了16个菜品,每个菜品种两三行,不仅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田管,还要错开季节再种一遍,实行比对分析。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比选出了莲白、莴笋、西兰花、花菜、芹菜、大白菜、青菜、小南瓜等8个适宜种植品种,并总结了每个品种的最佳种植时间。
为了确保项目取得实效,该县创新思路,引进成都静优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采取“支部+公司+协会+精准户”模式,并成立了丙乙底村高山无公害错季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号召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施“1+2”帮带工程,形成了村组干部负责协调土地,专业合作社负责田间管理、公司负责出资和销售“种、产、销”一体化格局。
品比试验成功,发展链条延伸,带给李振喜悦,更带给当地村民希望。
从7月以来,蔬菜陆续上市,莴笋均价2.5元一斤,西兰花均价7元一斤,花椰菜均价5元一斤,小南瓜均价2元左右一斤……由于上市时间晚,刚刚错过上市旺季,基地的蔬菜特别畅销,批发价格与旺季时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莲花白,公司直接运到成都批发市场销售,仅莲花白一项收入就近400万元。
因为有了基地,贫困户罗布日格家的3亩地今年增收了近20000元;建档贫困户石一么依玛装运蔬菜,一天要挣100多元。因为有了基地,村里的贫苦户走上了致富路。
这种情景,同样在金阳其它地区闪亮。
在距离丙乙底村10多公里的丙底乡丙底洛村蔬菜大棚基地,银亮的大棚架子格外显眼,灌水道、机耕路错落有致;运送农家肥的拖拉机忙个不停,村民们拉线的拉线、挖沟的挖沟、培土的培土……
该基地是金阳继丙乙底村错季蔬菜基地后开拓的另一种高寒山区蔬菜种植模式。该基地总建设规模为49.78亩,属村集体所有,泰兴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第三方提供技术指导,贫困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实现盈利后,分红比例按村集体占80%、贫困户占20%比例进行初次分配。为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贫困户可通过村集体分红、土地流转(每亩600元/年)、在蔬菜基地打工等方式获得可持续收入。
发展错季蔬菜种植,带来的不仅是增加高山贫困群众经济收入,更转变了当地群众的观念。学会了技术,荒凉的轮耕地长出了“绿宝石”。“站在路边看风景、躺在墙角晒太阳”的现象看不到了,家家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好日子,由此在忙碌中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