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快到了,高原上寒风凛冽。这几天,成都市新都区援建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领队何孙刚和队员们,忙着协助理塘相关部门执行“9·23”地震灾后重建藏房加固维修任务,让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理塘县是成都市新增的对口帮扶藏区县之一。2012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成都对口帮扶省内10个藏区县,今年在此基础上,又新增了9个县。
“一朝结对帮扶,就要永远做好亲戚。”在对口帮扶中,成都市提出真帮真扶重实效,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在全省率先作出示范,走在前列。
□本报记者 罗向明
任务增加了,力度没减弱
“在新一轮援藏规划中,我们将大力实施多层次人才培养提升的‘头雁工程’,帮助建好惠民产业示范基地,实施5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等精准扶贫工作……”到达白玉县刚一个月,武侯区第四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兰海和队员们,就已经将上一轮援藏项目和推进情况等梳理了一遍,并开始启动2017-2021年第二个五年对口支援规划的编制。
5年援藏以来,武侯区共规划实施了16个援建项目,其中已竣工11个,到今年末,预计总投入资金1.2亿元。下一轮五年援助,武侯区还计划投入资金1.5亿元,在规划中优先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安居等民生保障项目。
帮扶任务增加了,成都市帮扶力度不减。
在上一轮5年帮扶中,成都市由两个区(市、县)共同帮扶一个藏区县,从2012年至今年6月,共投入帮扶资金14.67亿元,实施援藏项目372个,完工267个;选派两批778名干部人才援藏,教育卫生等系统专业人才援藏2783人次,帮助培训藏区干部人才3.1万人次。
这轮5年帮扶计划中,成都市几乎每个区(市、县)对口帮扶一个藏区县,帮扶任务增加了差不多一倍。成都市明确,原承担对口支援藏区任务的10个区(市、县)继续按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0.5%,以现金方式投入受援地;新增对口支援的10个区(市、县)按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0.3%以上,以现金方式投入受援地,意味着投入帮扶资金大幅增加。
在这轮对口帮扶中,成都市要求各区(市、县)突出“四个精准聚焦”,即精准聚焦第一轮规划成功经验,为新一轮规划编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给养;精准聚焦省委扶贫开发攻坚重大部署,把助力藏区脱贫奔康作为最突出的任务,更加注重资金项目向基层、农牧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更加注重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确保80%以上资金用于民生改善和扶贫开发,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获得感;精准聚焦帮扶方“十三五”规划,确保援藏规划与受援方“十三五”规划无缝对接;精准聚焦双方资源比较优势,发挥成都产业、信息、物流和市场优势,科学规划一批产业合作项目,加快成甘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提升成阿工业园区发展规模和能级,努力打造“飞地园区”新样板,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一时脱贫不行,还要不返贫
“铁强乡长,你们马上把安装的点位确定下来,我回去后马上协调技术人员来勘测,争取年底前把路修通,路灯装好。”国庆过后,成都高得乐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国安又一次来到巴塘县列衣乡列西村,就企业帮助列西村修建村道、安装路灯事宜进行对接。
新一轮对口帮扶藏区工作启动后,双流区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藏区,先后组织了两批企业家队伍走进巴塘就“企业对口帮扶村”工作进行对接,7家企业实地考察后,与巴塘5个村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总投资达120余万元。
这也是成都市在新一轮帮扶的一大亮点——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大资金帮扶力度,在及时、足额、安全划拨帮扶资金的同时,主动对接广东、浙江等发达省(市)对口支援四川藏区工作,以合作项目为依托,努力扩大援藏资金叠加效应。开展联合招商,吸引更多国内外和省内外社会资金参与藏区经济发展建设,帮助藏区培育壮大文化旅游、现代农牧、绿色能源等优势产业,增强经济造血能力。
就在上月28日,成都市组织了“成都统一战线甘孜行”活动,一批投资项目、捐助项目签约落地,既大力推进甘孜州“造血式”帮扶,也推进民生“贴心式”援助。
当天成功签约项目4个,分别为成都嘉润集团与炉霍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签订“炉霍县酪蛋白加工项目”;成都汇银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与甘孜州人民医院签订“甘孜州人民医院融资租赁项目”;西藏丰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康定跑马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跑马山藏文化主题风景区项目”;成都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道孚县禾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道孚县中药材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基地建设项目”,协议投资总金额11.43亿元。
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评价说,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了首位城市的优良作风和责任担当,这些公益慈善和产业投资项目的实施,必将对贫困群众延伸增收链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开发特色优势资源、增加社会就业,促进民营企业对接外部市场、转型升级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