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55585

华蓥:让1.2万贫困群众实现“小康梦”

www.gcdr.gov.cn (2016-10-11) 来源:广安日报

□华蓥记者站 游青 本报记者 刘莉华

2015年以来,围绕“‘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才叫全面小康”的目标,华蓥市拿出“三年脱贫、两年巩固、一年致富”的脱贫攻坚规划,全域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9月28日,华蓥市天池镇伍家坳村5组的何文召一早就赶着30只山羊出门了。“儿子,一定要照看好这些小东西,它们可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啊。”临出发前,父亲何天禄叮嘱道。

2015年,何天禄因病致贫。为帮其脱贫,华蓥市为他家量身定制了“养羊致富”计划,并帮他购买了20只小山羊。“当年就出栏了两只,价值2500余元。”2016年,何天禄将饲养的山羊全部卖出后,又购买了30只小羊崽,“如果这30只山羊全部出栏,我家就离小康不远了。”

何天禄的脱贫故事在华蓥市不是孤例。2016年,在华蓥市全域扶贫的政策支持下,该市5428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2%。

基础建设:夯实脱贫攻坚“基石”

华蓥市位于四川东部,境内地质灾害区、采煤沉陷区、旱山区、渠江洪灾淹没区“四大特殊贫困类区”聚集,原有贫困村25个、贫困人口5000户12849人,贫困发生率达5%以上。

2015年,华蓥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各级各相关部门立即行动,通过调研发现,华蓥面临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公共服务欠账较多的扶贫难题。

扶真贫就要敢啃“硬骨头”。为此,华蓥市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最坚实的保障,按照“整体规划到位、分清轻重缓急、有序分步实施”的总体原则,重点实施了交通路网、兴业安居、生态修复、农田水利等工程,将25个贫困村的道路建设纳入全市农村公路整体规划优先实施,对生活在“四大特殊贫困类区”、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群众,实施以易地扶贫搬迁为主的保障安居工程,改善搬迁群众生存和发展环境,优化村庄布局,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洁净水”八大行动,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截至目前,华蓥市已完成10个贫困村53公里道路的建设,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14户、危房改造164户、“五改三建”1213户,投入5500万元进行生态修复。

产业发展:拓宽群众“致富路”

天池镇伍家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远文因病因残致贫。“自去年开展精准扶贫以来,我的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经常到我家走访,除了送来钱和物,还帮我们寻找脱贫致富的门路。经过反复思考、商量,根据我有养殖经验和庭院较宽的实际,给我家制定了养鸡养鸭养兔的规划。”杨远文说,通过帮扶,他家很快就建起了兔舍、鸡圈等,开始发展养殖业。

目前,杨远文家种植水稻1.5亩,房前屋后种植白菜、萝卜、豇豆、南瓜等时令蔬菜0.5亩;养鸡(存栏)130只,养鸭120只,养兔230只。今年以来,已卖出土鸡30余只、优质鸭30余只、优质兔180余只,总收入9600余元,顺利甩掉了“贫困帽”。

杨远文家能在短时间内顺利脱贫,得益于华蓥市的庭院经济政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华蓥市把产业发展作为最长效的支撑,根据贫困对象分散、人均耕地少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今年培育畜禽养殖户1440余户,新增畜禽饲养6.18万只(头),种植果木3000余亩,培育乡村旅游民俗户10余户。

此外,华蓥市还因地制宜发展花卉、梨、葡萄等特色产业,坚持“企业+基地+专合社(种养大户)+贫困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连片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推广实施“复三七”“反租倒包”等利益链接机制。今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6.64万亩,助农人均增收700元以上。

全民参与:形成“大扶贫”格局

近日,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来到观音溪镇跳石沟村,将筹集到的16万元资金捐赠给村里,用于脱贫开发。

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在华蓥已不是新鲜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华蓥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引导企业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倡导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形成全民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此外,该市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村企结对帮扶,支持领创、腾扩发制品等企业先行先试,在贫困对象家中开办“扶贫车间”,引导有条件的贫困对象实行家庭作坊式代工,企业统一培训、指导、服务、收购,带动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186个贫困家庭年增收近万元,实现贫困对象“居家脱贫”。

在全民参与脱贫攻坚的格局下,今年5月,信开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向白鹤咀村捐款60万元,用于该村“集中托养产蛋鸡”扶贫项目;6月,华蓥市成功争取明月桃花山开发等项目52个,到位资金1300万元;7月,华蓥市与省质监校等达成校地合作协议,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职业教育及试训岗位……如今的华蓥,早已不再上演“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独角戏”,而是唱响着一曲曲全民参与脱贫攻坚的“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