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不仅要科学谋划推进,精准施策帮扶,还要在扶贫的过程中切实解决一个个凸显出来的实际问题。广安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针对重病重残家庭劳动力被束缚脱贫难、贫困户脱贫动态管理难、精准脱贫措施落实情况监督难三大难题,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推出三大举措,将难题个个击破。
难点:重病重残家庭脱贫难
对策:集中供养
精准脱贫,要让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贫困群众不掉队。但现实中,不少重病重残家庭却面临着“照看一个人,致贫一家人,拖累一群人”的问题。
如何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帮助这部分家庭脱贫奔小康?
兴平镇创新推出的“集中供养”模式,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措施。
家住兴平镇丁坝村的宋光涛,2013年前一直和妻子在福建、广东等地务工,夫妻俩每月有7000余元的收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然而,自从宋光涛患上脊髓炎后,治病花去了所有积蓄,伍素英为照顾丈夫,不再外出打工,只在村里种了少量土地。由于没有了其它经济来源,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今年3月,镇上建立了重病、重残人员集中供养中心,给伍素英带来了希望。在镇、村干部的建议下,她把丈夫送到供养中心。现在,被“解放”出来的伍素英,不仅养了1头猪、30只鸡、20只鸭,每逢周边乡镇赶集时,她还去卖些小商品,一天下来能卖100多元。
“因病因残致贫的家庭是难点,为了照顾一个人,往往要束缚一个乃至几个劳动力。”兴平镇副镇长朱小军说,通过摸底调查,全镇有几十户贫困户都是因病因残致贫。为有效解决问题,今年3月,兴平镇在全市率先试点“集中供养”模式,在堤埝村建立了集中供养中心,将没有自理能力的贫困群众集中到一起照料,根据自愿,周一到周五住在中心,周末由家人接回家住,从而解放了重大疾病和重度残疾贫困家庭劳动力。
难点:脱贫攻坚动态管理难
对策:APP信息管理
点开一大型电脑显示屏界面,就可了解扶贫对象情况、帮扶责任人,以及帮扶目标、任务等信息。9月22日,在广安区脱贫攻坚作战室,随着工作人员敲击鼠标,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这台“大型电脑”,便是今年8月,广安区创新建立的脱贫攻坚APP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是一个集管理平台、宣传平台、公示平台、监督平台、互动平台“五位一体”的综合平台,具有信息管理、政策宣传、社会监督、民意收集、成效展示五大功能。
据广安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开发的脱贫攻坚APP信息管理平台,共设有区、乡、村三级界面。区级界面设有基本情况、工作动态等九大板块。在区脱贫攻坚作战室通过电脑终端连接了一块大型显示屏,可以随时指挥、督导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乡镇界面设有扶贫政策、脱贫动态等八大板块。村级界面设有“五个一”帮扶动态、脱贫规划等八大板块。区乡村三级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了脱贫攻坚管理向网络化、数字化转变,促使脱贫攻坚管理精准、举措精准、成效精准。
目前,广安区一个乡镇和两个贫困村首先开展了脱贫攻坚APP信息管理平台试点工作。接下来,该管理模式将逐渐推广至每个乡镇、每个贫困村,形成区乡村三级管理网络,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管理高效便捷、政策精准落地、帮扶过程透明。
难点:精准脱贫措施落实情况监督难
对策:痕迹化管理
近日,市扶贫移民局工作人员来到龙安乡集中村6组汤齐扬家查看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汤齐扬拿出一本广安区精准扶贫痕迹管理记录簿,细数今年自己得到的帮扶措施:“1月收到帮扶资金600元、3至5月获得易地搬迁补助资金13000元……”
记录簿贫困户与村上各一本,每项帮扶资金和项目都进行记录,贫困户本人要签字,确保措施落实到位。这便是今年广安区推出的精准扶贫痕迹化管理工作。
据了解,广安区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制了一本《精准扶贫痕迹管理记录簿》,涵盖贫困户基本信息、家庭年收入、帮扶规划方案等信息,让精准脱贫措施落没落实,扶贫资金、项目到没到位等有迹可循。
广安区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精准扶贫痕迹化管理,使脱贫攻坚监管有迹可循、责任追究有据可查、奖罚分明有据可依,促使包帮干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赶、比、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不仅如此,广安区还充分对接省市17个扶贫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及时制定出台脱贫攻坚17个年度计划,印发17个专项重点任务清单,将年度重点项目分解到每个乡镇、每个贫困村,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完成时限,实现扶贫项目清单化和过程化管理,确保落实落地。(廖小兵 刘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