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才给村民们看病。
□ 本报记者 李青依
他叫张俊才,家住雁江区回龙乡玉皇村18组,出生于1957年,中共党员,玉皇村村医生。
张俊才平时待人处事有礼有节,全村群众都交口称赞。按张俊才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乡村医生,平时给群众看点小病小痛,不敢说自己的医术有多好,但医德绝对有保障,凡事尽心尽责就好。”
就是这样一位自称平凡的乡村医生,却用几十年的时间昭示了自己对家乡热土的赤忱坚守。
小小卫生室 村民温暖的保障
玉皇村的村卫生室至今还没有落成,张俊才就利用自家的两间屋子作为临时村卫生室,方便群众前来就诊。
村里的住户比较分散,在家的基本都是身体不好,行动不便,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老人,有点小病小痛往往要走上一个小时才能看得上病。面对这种情况,张俊才万分焦急,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用纸写出来分发给每个村民小组长,并通过他们宣传到每家每户,对于身体不便到卫生室就诊的群众,就让他们打电话,随叫随到。现在,每个在家的老人都有张俊才的电话,而且是倒背如流。
张俊才的生意相当不错,很多人愿意去他那就医。有时村上开个会,他要来来回回跑好几趟,经常看到他急匆匆地来又急匆匆地去。在外人看来,张俊才肯定赚了不少钱。但事实上却是,大部分时候他都是象征性地收取点成本费。他常说:“这些老人本来病就多,又没啥收入来源,能少收点就少收点吧。”有时病人在他那里输了几天的液,只花了几十元,连病人自己都不敢相信,反应过来后就一个劲地夸他好。
风雨无阻 是一颗敬业的心
如果要问谁对玉皇村最熟悉,张俊才敢认第二,就没有人敢认第一。这是他当了几十年“赤脚”医生走出来的。
之前,他用脚板一步一步走村串户,现在有了摩托车,他跑遍了玉皇村的每个角落。群众就诊时间本就不固定,需要他24小时待命,经常半夜两三点,病人或家属一个电话打来,他就直接带着医药箱赶过去。遇到刮风下雨天,天黑路滑也不例外。有一天晚上他去一位村民家就诊,不小心掉进了水田里,一身都弄湿了,冻得他直哆嗦,但他还是坚持先去病人家就诊。
他说:“ 我冻一下没什么大问题,但病人就这么等着就有可能出大问题。”
恩爱夫妻 用爱温暖村民心
一个对待群众和工作都如此认真的男人,在家里是个怎样的人呢?张俊才的妻子刘菊珍对此最有发言权。
结婚30多年来,夫妻俩很少红过脸,都是互相帮助。闲暇时,张俊才就教刘菊珍一些简单的护理知识。现在,刘菊珍不仅是张俊才的贤内助,也是卫生室的得力助手。刘菊珍说:“张俊才脾气比较好,人也勤快,看了病回家还要帮我煮饭,喂畜生。就是一天到晚看不到人,长期都在外头跑。”
张俊才夫妇做饭的手艺好是全村人有口皆碑的,几乎村里的人都在他家吃过饭。很多病人输液一输就是三四个小时,到饭点了还需要继续输液,每到这时,张俊才夫妇就会主动做饭给病人吃。有的病人连续在他们那里吃了好几顿,心里过意不去,就想着给点饭菜钱,却被夫妻俩婉拒:“就是吃点家常便饭还要说钱,那你以后就不要来我这里了。”
一个人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坚持做好一件事。
老百姓的口碑是最高的荣誉,“张老师是好人,张老师可以。”村民朴实简单的语言,却蕴含了张俊才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服务、为左邻右舍排忧解难的执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