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57855

绿色装点巴山蜀水 人人都是浇灌者

www.gcdr.gov.cn (2016-08-31) 来源:四川日报

  为巴山蜀水添绿增美,四川频频使出大手笔。 王成喜 作

  编者按

  近日,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省委书记王东明深刻阐释了四川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思想引领、整体设计与行动指南,集中体现为“六个转变”。这是四川绿色发展的根本和主线,是美丽四川建设的重要指针。如何加强产品供给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如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绿色供给”?本期专论进行聚焦。

  嘉宾

  曹立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博导

  蔡尚伟

  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黄琦

  电子科大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教授、博导

  主持人

  本报评论员 周明华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极端重要性

  主持人: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提升的新发展观,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这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考量?

  曹立:随着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紧缺、气候变化等危机日益紧迫,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变生产方式、推进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我国在30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中,也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经济进一步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写入了“十三五”规划,这不仅意味着绿色发展将成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也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四川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建设好、保护好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党中央赋予四川的历史重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是建设美丽四川的必然选择,更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深入推动“六个转变”,充分体现了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提升的新发展观,是把绿色发展融入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制度体系、思想意识等各个层面,实现发展方式变革的战略行动。

  蔡尚伟:省委书记王东明深刻阐释了四川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思想引领、整体设计与行动指南,集中体现为“六个转变”。应该说,“六个转变”抓住了四川绿色发展的根本和主线,是美丽四川建设的重要指针。尤其是产品供给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绿色供给”,对于美丽四川的建设意义甚为巨大,对全国其他地方的绿色发展也有参考借鉴价值。

  黄琦:绿色发展的本质是尊重自然法则和经济规律,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四川之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实现绿色发展的理念转变,也是能源发展的一路倒逼。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四川尤其急需推进能源的绿色转型,探索既节约资源又环境友好的能源开发利用方式,以新能源和低碳环保技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摆脱高排放的能源依赖格局,支撑经济的快速健康增长。

  绿色发展方式:四川经济转型的新动力

  主持人:我们知道,绿色发展方式是指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开发绿色资源、积累绿色资产、拓展绿色空间的发展手段和路径。绿色发展方式有哪些特点?

  曹立:绿色发展方式的特点: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由此可见,绿色发展是一种积极、主动、进取的发展方式。一方面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强调生态环境的生产性、发展性功能。

  黄琦:绿色发展方式还涉及到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问题。四川正处于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阶段,面临产业的存量和增量升级,在生态文明逐步成为发展潮流的牵引下,以新能源革命为动力的新一代产业革命将成为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推手。十二五期间,我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但仍然达到1.044吨/万元,因此,必须花大力气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进一步降低能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排放。作为资源能源大省,四川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必须提前布局、科学规划,把握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建立清洁低碳的能源开发利用模式,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蔡尚伟:绿色发展方式要入脑入心,还得打出文化牌。用文化点化绿水青山,才能确保深度的绿色发展。唯有文化能使一方山水与其他山水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产生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吸引力。深挖山水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文化特色,丰富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品牌,衍生文化作品,壮大文化产业,使山水之美与文化之美相互渗透、交相辉映,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绿色供给水平的必然要求。

  建设美丽四川需进一步保绿、增绿、用绿

  主持人:建设美丽四川,推动绿色四川行动,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多个方面,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也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可以说,进一步用绿色装点巴山蜀水,需要每一个川人都是浇灌者。我们应该如何着手,为四川进一步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曹立:建设美丽四川与生产力布局、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都紧密相关,需要全系统为之,需要人人参与其中。首先,要树立新的财富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环节。其次,要依托绿色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绿色倒逼升级,用高端、高质、高新“三高”实现耗能、污染、排放“三降”。第三,要围绕绿色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等。第四,要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作为发展的价值取向,并体现在制度安排中。

  蔡尚伟:“保绿”是实现绿色供给的逻辑前提。走遍巴山蜀水,处处绿意扑面而来。保护好绿色本底,就是保护四川的软实力。四川尤应严格控制在大城市周边建设涉嫌环境污染的大型项目,谨慎选择在空气扩散条件不佳的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探索对历史遗留的重大环境问题进行系统性纠错的制度措施。

  “增绿”是保障绿色供给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是增加绿色面积,用绿色装点巴山蜀水。根据省委决定,到2020年,全川森林覆盖率达到40%,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70%。然后是增加绿化内涵,以质量提高绿色价值。对于四川大部分地区来说,“绿色”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绿色但无特色”“绿色但无彩色”“绿色但无货色”,在“绿化”以外,还需要“特化”(增强植被特色)“彩化”(增加色彩层次,凸显彩林景观)“艺化”(加强文化艺术景观设计)“香化”(增强嗅觉美感)等。“用绿”是实现绿色供给的主要方面。这是“绿色”全面形态化、产品化、商品化,用以供给市场、满足需求的直接环节。需要紧盯绿色产品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的两端,用两端上扬和延伸的力量来提振供给水平和能力。应当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契机,构建全方位内陆开放的大格局,有效、有序输出四川的绿色供给能力,扩大绿色产能,带动绿色产业整体快速发展。

  黄琦:绿色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必须深入推进新常态下的能源革命,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开发、加工和转换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绿色循环低碳转型。既要推动能源技术的进步,又要推进能源生产、输送、消费全过程的模式变革,同时还要加强高水平基地和平台的建设。目前,四川省已获得国家碳交易备案,正加快建设西部碳交易市场平台。当前,在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进程中,分布式能源的共享将成为今后能源供应和利用的重要形式,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新能源利用方式,发展小型分布式供能技术,利用川东北、川西北和攀西地区的风、光、地热资源,以及广大农村的生物质能和小水电,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结合,开发区域风光生态观光旅游、屋顶光伏、太阳能热水、农村光伏大棚等应用,促进新能源技术与基层民生的结合,提高我省农村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