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58467

庙沟村:打造脱贫致富样板村

www.gcdr.gov.cn (2016-08-29) 来源:内江日报

  家纺加工产业为村民打开了致富新路

  位于资阳、眉山、内江三市交界处的庙沟村,是资中县最偏远乡镇发轮镇的最偏远村,距离县城有70公里。作为建档的省级贫困村,庙沟村交通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贫困村民脱贫有心无力。

  一年来,在内江市就业局等定点帮扶单位以及各驻村干部的帮扶下,庙沟村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先后发展缝纫加工、肉兔养殖等产业,全村98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昔日边远的穷山村,正在发生巨变。

  ◇本报记者 李仁胜 实习生 陈莉萍 文/图

  ■连通“孤岛”,小山村基础设施大改善

  驱车从发轮镇出发,沿一条石子路前行5公里,就到了资中县最偏远的庙沟村。

  “这是一条通村的出境主干道,连接发轮镇和仁寿县的北斗镇。一年前还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连摩托车都开不过去,第一书记进村之后,牵头多方想办法总算维修好了。”8月23日下午1点,记者驱车行进在这条路上时,驻村干部谭淅文介绍说,这条长年破损的道路多年来卡住了庙沟村与外界的联系,使得庙沟村成了一座“孤岛”。去年9月,来自市就业局的“第一书记”陈伟到村工作后,积极争取财政资金45万元,组织党员义务施工队,带头到施工现场参加义务劳动,短短一个月就修复了8.3公里出境公路。

  村委会往北3公里左右,是仁寿县北斗镇,从北斗即可开上遂资眉高速路,尽管离资中县城很远,但是现在庙沟村却成为资中县距离资阳、成都等地最近的村。

  拐进村道,记者注意到,与过境公路的颠簸不同的是,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在山间盘旋,连通村里各小组的院落。原来,2016年初,庙沟村以“主路带支路”的方式,全面激发起村民修路的积极性,争取财政资金126万元,社会捐资20万元,发动村民集资97万元,新建了8.5公里通组干道,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

  路的问题解决了,还有缺水的问题也急需解决。

  庙沟村常年靠天吃水,干旱时,人、家畜、庄稼用水都十分艰难。为了让村民不再吃水难、用水难,庙沟村党支部积极争取资金,规划新建山坪塘6口、蓄水池3口,疏通引水渠9公里,彻底解决了村民“靠天吃水”的难题。

  ■产业搭台,新产业引来致富新希望

  庙沟村村委会办公室附近,有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两层天蓝色厂房格外引人瞩目,这是今年8月初刚投入使用的集体经济组织之一——村办缝纫加工厂。

  走进车间,10来名村民吹着小风扇,在电动缝纫机前工作。电动缝纫机发出轻快的“哒哒”声,不一会儿一套被子便缝制完毕。

  让村里的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是驻村干部们为庙沟村找到的产业扶贫项目之一。“今年3月,庙沟村启动了适合留守妇女的缝纫加工项目。“第一书记”陈伟等驻村干部争取到30余万元就业培训资金,组织183名留守妇女,先后开展了两期电动缝纫技能培训班,帮助村民学会技能后在家门口上班。”村委会主任孙德君介绍说,加工厂与成都家纺协会和隆昌家纺协会达成了长期合作意见以保证生产订单,自今年3月来已经加工床单、被套、蚊帐等家纺共8万件,获得收益近10万元。

  通过发展家纺加工产业,庙沟村建立起了贫困户100%参加培训、100%免费、100%就业、100%受益的“四个100%”就业脱贫新模式,贫困户们可以靠学技术实现脱贫。

  贫困户孙红在参加缝纫工技能培训后,成为了一名熟练的缝纫女工,7月份工资1700元以上。她说:“现在每天在村办工厂上班,生活很充实,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

  除了缝纫厂,庙沟村还有一个新办的集体经济组织——占地1300平方米的生态肉兔养殖场。在养殖场内,种兔和小兔子分开喂养,场内的大风扇“呼呼”转个不停,为兔子们降温。

  去年12月,全省号召在贫困村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驻村干部们抓住政策机遇,主动将庙沟村的产业发展与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无缝对接,创造性建立了“贫困党员+贫困户+社会资本+养殖大户”的“庙沟版”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新模式。

  “村里成立了庙沟村众成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和带动贫困党员、贫困户加入肉兔养殖产业并成为股东,每年按不低于6%的回报对其进行保底分红,形成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的带动示范效应。”“第一书记”陈伟介绍说,目前兔场里养有800多只种兔,首批肉兔出栏就已经销售了两万多元。

  今年,村里还对原来1000亩管理不规范、市场销路差、价格低的传统塔罗科血橙品种进行了改良,完成了800亩日本“爱媛38”水果的重新嫁接,预计两年后投产见效。

  近期、中期、远期三个产业基本形成,庙沟村村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伸出援手,爱心传递迎来好日子

  庙沟村全村留守村民2590人,其中老人小孩就有2172人,占留守总数的83.86%。面对村里老的老、小的小的现实状况,驻村干部竭尽全力照顾老弱病残,得到全村村民一致赞扬。

  孤儿兄弟孙学根和孙建波,父母因患肺癌和血癌先后去世,民政救济资金成为了兄弟俩的全部生活来源,常年居住在年久失修、墙体大幅度大面积开裂的土坯房里,日常生活全靠邻居照料。

  “每到刮风下雨天都不敢睡觉,就怕两个娃娃有危险”村委会主任孙德君的家就在这对孤儿的附近,他经常邀请两兄弟去家里吃饭,并鼓舞他们好好学习立志成人。

  2015年,在市就业局和发轮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第一书记”陈伟筹来资金4.6万元,和驻村干部们一起发动附近村民砍树、搬砖,帮两兄弟修建了3间新房。去年底,兄弟俩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结束了十几年的土坯房居住历史。

  村民孙兆洪和孙永胜两兄弟常年居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雨天漏雨冬天漏风,迫切期待住上安全的房屋。结合危房改造工程,驻村干部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帮其另选址修建了6间新房,解决了两人脱贫致富的后顾之忧。

  “根据目前村里脱贫工作进展来看,庙沟村一定能如期退出贫困村行列,全村98户贫困户334人将脱贫。”在陈伟看来,有了各级帮扶部门的倾力支持和驻村干部们的齐心努力,庙沟村党支部一定能带领村民走上致富大道,成为我市脱贫致富的样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