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62211

守护绿水青山 天府之国探路永续发展

www.gcdr.gov.cn (2016-07-26) 来源:四川日报

本报制图/卢浩

  7月23日,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乡村生态紫薇花海吸引众多游客。该镇共有15473亩耕地,多用于栽种苗木,绿化覆盖率高达50%,是重要的花卉植物生态保护屏障,已荣获“国家级生态镇”称号。 本报记者 衡昌辉 摄

  □本报记者 王成栋

  7月20日清晨,阿坝州若尔盖县阿西乡阿西村,夏雨飘落。裹着雨衣,旦增甲和乡亲们来到沙丘,挥舞着铁锹种下一株株高原柳。20年间,若尔盖累计治沙1.3万公顷。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目标不动摇,以最严厉的举措防治污染,壮士断腕化解落后产能,推进转型发展,坚决守护绿水青山。从川西高原,到川东丘陵,一副壮美的绿色画卷在巴蜀大地展开。

  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打响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7月18日6时,巴中市通江县铁厂河林场泥地坪工区护林员景祥俊拄着护林刀向大山深处走去。景祥俊坚守深山19年,累计植树64万株、造林超过4000亩。其间,她双肾先后萎缩,无数次遭遇动物袭击和自然灾害,但一直初心不改。

  绿色,是景祥俊19年如一日呵护的颜色,正是四川经济发展、家园和美、人民幸福的底色。近年来,四川把绿色发展作为重大战略,超前部署、强力推进,做好加减两道题,持续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最严厉的举措防治污染。

  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围绕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我省先后启动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继续实施石漠化岩溶区治理和天保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近3年来,全省造林2706.5万亩,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分别居全国第三、第四位。监测显示,全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年减少水土流失1亿吨,固定碳量7542万吨,涵养水源864亿吨,相当于86个大型水库蓄水量。

  减少环境破坏。先后打响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三大战役”,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盆地雾霾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期间,四大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减排量全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去年底,全省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比2013年降低10%,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90.9%,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一加一减,绿色家园更加美丽。“十二五”期间,全省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持续减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先通过国家验收。同时,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保持“双增”势头。目前,城市人均占有公园绿地面积达11.4平方米。

  绿色方式蔚然成风,绿色产业脱颖而出

  省林业厅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实现生态旅游直接收入374.8亿元,同比增长16.4%,年内将突破750亿元。

  生态旅游产业的快速崛起,充分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之道。近年来,四川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绿色生产方式生根发芽。2013年至2015年,全省累计关停小煤矿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264户,四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左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去年底,省内燃煤电厂脱硫装机比例超过95%,烧结机建设脱硫设施的面积占总量的98%。

  绿色生活方式渐成流行。近年来,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生活理念得到更多人热烈响应,川人环保意识、低碳意识、节约意识不断增强。今年,泸州市民张旺和李正燕邀请200多位好友骑行12公里,共同见证他们盛大的“绿色婚礼”。在响应可持续发展号召的同时,人们也在享受绿色发展所带来的舒适和愉悦。

  绿色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打造蹄疾步稳。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服务等“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快马加鞭。去年,仅航空与燃机产业全省就开工重点项目38个,总投资100亿元,经济规模国内领先。

  当前,作为在全国率先启动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治理工程的四川,正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开展绿化全川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这幅以绿色发展绘就的画卷将更加灿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