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海洋 绘
7月13日,在宜宾市高县的百家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鸿斗正在估算今年年底村民股东能分得多少。“村民的股本是7000余元,收益应该超过800元,年化收益在12%左右,高于银行的理财产品。”何鸿斗笑着说。
何鸿斗说的村民股东,是高县的特殊贫困人群,他们是无劳、无智、无人赡养的“三无人员”。
□本报记者 唐泽文
“三无人员”当上股东
去年,高县开启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资收益扶贫试点项目,将扶贫资金入股到企业或合作社,让特殊的贫困人员当股东享受不低于银行利息的保底分红。“这是我们精准扶贫的探索,有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帮助他们脱贫,而‘三无人员’,我们则通过特殊办法帮助他们取得收益。”高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周剑说。
65岁的王永贵是百家村三组村民,作为一名没有劳动力的残障人士,要其亲力亲为的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几乎没有太大可能性。
去年底,他却成为村里百家蔬果专业合作社的股东。转折源自于高县财政资金“股权化”扶贫的试点,县财政拿出扶贫资金100万元入股到合作社,与合作社原有的242.6万元资产重新整合,合作社占股71%,试点资金占股29%。
这笔资金涉及了百家村、黄桷村、将军村的138人,作为合作社的股东,他们每人的股金有7000余元。从今年合作社的销售情况来看,到年底,每个人将有800元左右的分红收益。“这仅仅是开始。”周剑介绍,目前合作社正在进行观光农业打造,观光蔬果展示厅、环河休闲旅游带将于年底建成投用。“从明年开始,我们的分红保守估计能达到20%以上,如果发展得好,甚至能够超过100%。”何鸿斗说。
对于这笔扶贫股份,高县政府有着严格的管理,对持股人每年都要进行审核。“符合条件就继续下去,如果因为其他方式或者原因脱贫,就要退出。”周剑介绍,如果有退出的空位置出来,则由村上开会自行从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中选取,继续享受分红。“贫困户个人只能享受分红,不能将股本取出。”
不仅如此,百家蔬果专业合作社还在扶贫局的指导下,进行有机蔬果的种植。“县上请来了专家对我们进行有机产品的专业指导,如果能够成功,这也将大幅提升合作社的收入。”何鸿斗说。
扶贫资金入股解决融资难
“通过这样的方式,也确确实实解决了我们融资难的问题。”何鸿斗说。
对于专业合作社来说,由于没有有效的抵押物,在贷款融资上一直是不得不面临的难题。通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去年,高县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在早白尖茶叶科技园、峰顶寺产业良繁母本园、百家蔬果专业合作社、南红岩养猪专业合作社入了股。600余户贫困户能够享受到入股扶贫资金带来的分红。
“这些企业都是我们精选的优质企业。”周剑介绍,早白尖、峰顶寺等本地知名企业新项目的村民股东,今年年底就能得到超过股本五成,高达几千元的分红。“这也将成为我们未来对一些新企业新项目的要求,如果要进来,需要出让一定的股份,通过扶贫资金入股的形式,为当地村民带来收益。”周剑说。
目前,周剑也正在寻找更多的途径来扩大农民的股本。“在贷款上政府有针对农民的贴息贷款政策,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让他们把这部分用来扩大股本,增加收益。”
入股分红
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到企业或合作社,让无劳、无智、无人赡养的“三无”贫困人员当股东享受不低于银行利息的保底分红。
记者观察
脱贫的又一条路径
教育讲究因材施教,扶贫也应该讲究方法恰当。
精准扶贫的内在含义,就是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方法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对于自身确实没有能力致富的特殊贫困人群来讲,股权化管理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新的脱贫路径,让他们实实在在尝到了当地优质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企业实现社会价值的一个良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