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71942

用活资金产业兴 村民有了新愿景

www.gcdr.gov.cn (2016-04-12) 来源:四川日报

4月7日上午11时许,烈日当空,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大龙潭村一片已被机械化开槽的坡地上,村民张国全一家挑着水桶,在田间穿梭,给刚长出嫩芽的梨树浇水,“找准了方向,有了产业,心里畅快着呢。”

张国全说的产业,是大龙潭村新建的100余公顷的梨树基地,一个全民动员、仅用两个月时间完成土地开槽、苗木种植的脱贫攻坚项目。“大龙潭村速度”来源于涉农资金整合打捆灵活应用与专项资金的无缝配合。

找准方向 村民积极

大龙潭乡大龙潭村,地处海拔1500米左右的半山坡位置,属于贫困山区。村中,没有产业,农业种植也是传统的玉米、小麦等。“村民种过芒果、板栗、桃子等,但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大龙潭村主任刘明元说,主要原因是缺水、缺路、缺技术。

村民认可、适合大龙潭村发展的产业路在何方?刘明元从四五年前就开始思考。经过土壤检测、环境对比,刘明元的答案是种梨树。

2016年初,大龙潭村修通了路,一条近3米宽的水泥路在村里形成了环线。同时,依托水库、从水库引水过来的西大沟建成,今年5月份即将通水。大龙潭村将彻底改变年年缺水的困境。

水、路通了,刘明元认为时机到了,大龙潭村村民们也活跃起来,当种植梨树的构想出来时,村民们就按捺不住了。“从未见村民如此积极、主动地发展产业。”刘明元说,从土地开始机械化开槽、领苗木种植等,配合涉农资金,村民们该出资的出资,该出力的出力,用两个月的时间,241户村民建成了100余公顷的梨树基地,“计划只发展80多公顷,结果村民多种出了20公顷。”

村民的积极性为何如此之高?“发展方向正确,有技术指导,形成了规模,大家看到了希望。”村民张绍春讲出心中答案。

资金活用 发展产业

如今,村民们种下的梨树已发芽,刘明元在心中又构思起了另一番景象。“在三五年之后的春天,顺着山坳望过去,所见之处是一片盛开的白色梨花,花中住着人家,游人穿梭……”刘明元畅想着。支撑他畅想的,正是仁和区进行脱贫攻坚战中的涉农资金灵活使用。

2015年,在大龙潭村,涉农方面的投资达到了280余万元。2016年,计划投入的资金将增加至610万元。

“这些资金将用于水管管网布局、人员培训等,还有枣子、蔬菜大棚种植等。”仁和区财政局副局长陈公林说,只修路或者只种树,每样资金的使用不关联,产生不了综合效益。涉农资金打捆灵活应用,正是大龙潭村产业发展起步的基础。

陈公林说,此前未将涉农资金整合打捆灵活使用时,在地方产业发展的调配上资金使用固定,在一个项目中,涉及的分项目各自建设,但不能串联,不能及时发挥综合效益。有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因受客观环境影响,需要进行改动时,需要再次进行审批和资金的核算,造成项目进展缓慢,“涉农资金打捆灵活应用,将资金及时、准确地用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综合效益。”

陈公林介绍,大龙潭村只是该区第一批涉农资金打捆灵活应用的一个点,在仁和区的平地镇、大田镇、布德镇、中坝乡等乡镇中,多个贫困村组都在进行着类似的项目打捆建设。据悉,2016年仁和区第一批涉农资金整合打捆建设中,将投入4900万元资金搅活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