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284492

社区网格治理的“武侯样本”

www.gcdr.gov.cn (2015-01-12) 来源:四川日报

社区网格治理的“武侯样本”

     2014年年底,在北京举办的“2014第九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传出消息,成都市武侯区荣获“2014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这意味着,武侯深化社区网格机制改革的创新举措受到全国认可。
    2014年4月,武侯区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深化社区网格治理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网格立体化、主题多元化、服务社会化”的社区治理新机制。
    在小康论坛的颁奖礼上,武侯得到了这样的评语:以构建“网格立体化、主体多元化、服务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治理新机制,丰富了基层社会治理探索构建多层级网格组织体系的内涵,推进了“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新思路、新布局。
    这一新的治理机制,究竟在基层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武侯区认为,真正的经验来自群众,来自社区基层一线——
    在黉门街社区,党委书记申民辉亲手绘制了一张四级网格分布图,明确了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在火车南站街道,工作人员正忙着收集资料,准备第一场“下沉政务服务竞争性洽谈会”;在晋阳社区,热心肠王光文老人将所收集到的居民诉求一条条整理了出来。
    人是改革的核心,也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素。4月中旬,400余名原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人员转入社会组织,社区两委开始“瘦身”。139项政务服务由社会组织承接后,社区两委得以从繁琐的居民事务中“脱身”,对此,晋阳社区党委书记李含荣深有体会。“刚开始我还是有点失落,因为以前管很多人。但减负并不意味着不作为,我开始有更多时间走进院落,走到百姓中间,思考更多社区治理的办法和思路。”
    位于晋平街77号的红运花园佳乐苑,由于修建已久,设施设备落后,环境相对较差,围绕垃圾场改建,居民们在项目征集、资金使用等方面产生了分歧。恰巧社区两委成员有更多的时间下沉社区,直接面对居民谈心,最终大家达成共识,使用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将一个垃圾场改造成居民休闲小广场。
    在实践中,社区“两委”通过归位、还权、赋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的作用,较好地促进了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全面提升了居民自治水平。
  
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社会治理创新的最终受益者是社区居民。
    林荫街小广场,来自管道维修、配钥匙、“热传递”等七个不同专业项目的经营者各显神通,为广大居民开展了面对面的 “连线”服务——有的现场为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免费理发,有的现场维修家电,营养保健、医疗卫生的资讯项目也吸引不少居民群众;结合社区创新管理机制和社区多元化服务功能,南虹村社区整合社区资源,引进专业项目的服务队伍,为广大居民提供生活日常服务。
    家住红牌楼新马路1号的陈寿清是一名孤寡老人,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后长期卧病在床。长城社区惠民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后,联系了辖区医院和志愿者,帮老人家中及时更换灯泡,定期上门进行免费医疗检查。
    2014年11月19日,一场以“创新治理社会同行”为主题的项目对接会举行,55家社会组织到现场与项目发包方进行“一对一”洽谈。作为探索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一项新举措,项目对接会不仅搭建起“社会化”服务平台,还让社会组织在承接一部分政务服务的同时,将社区居民动员组织起来,真正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2015年,武侯区第一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超过200项,通过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将享受更专业、更科学的优质服务。
    武侯区还传出消息,从今年起,将对全区的社会组织实行更为“严苛”的体检:所有社会组织必须经受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打分,90分及格,只能达到及格分数以上的社会组织(工作服务机构),才能在全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通过体检,筛选出优秀的社会组织服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