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因材施教 全面激发人才活力
分类培养,搭建平台。为构筑西部人才聚集高地,锦江区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机构、不同类型的人才,给予多元化的支持。各类人才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充分提升。
不仅如此,锦江区还大力打造高校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三级孵化体系,为团队健康进入社会提供保障。
优化环境
搭建青年创新创业“新平台”
前几天,成都芝麻开花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运营事业部经理叶祥富正在整理2014年12月谈下来的项目。“最新谈下来的一笔最大的单子,就是通过创业基地搭建的平台获得的。”叶祥富说。这家企业从2012年底入驻锦江·四川高校大学生创业基地(以下简称“创业基地”),到现在企业规模扩大了一倍多。
而芝麻开花的成长只是创业基地里众多企业中的一个缩影。为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锦江区加大财政投入,打造1万余平方米的“创业基地”,以创意设计产业为主要业态、专注于服务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业。“创业基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引入专业化团队进行管理运营,以促进创业、培养人才为目标,按照创新推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思路,构建“创业苗圃+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接力式的三级孵化体系,搭建“创业咨询、市场开拓、投融资、技术支撑、信息管理”五大服务平台,在创业苗圃内“育苗”成功的团队优先入驻孵化器,从孵化器毕业的高成长性企业优先进入加速器,为入驻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
2014年“创业基地”创新举措,与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等省内8所高校合作,新增孵化载体6000余平方米,建立大学生创业苗圃,将政府政策资源优势、高校智力资源优势、社会资金和管理资源优势相结合,大力扶持省内高校创意设计类专业在校大学生积极创业,建成四川省首个将扶持对象向前延伸到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创业基地”已先后吸纳79个项目入驻,累计孵化出园项目35个,已实现大学生创业200余人,带动就业1000余人,业态涵盖广告传媒、影视动漫、数字媒体等领域,年均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
分类培养
形成人才整体开发“强合力”
2014年,锦江区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研究出台了“十大行动计划”。《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拟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加快人才聚集核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为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2014年9月26日至12月24日,锦江区“现代商贸与区域经济发展”培训团一行13人,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进行了为期90天的学习培训。通过高校系统的理论教学,赴政府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考察学习,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思维,提升了能力与水平,更加增强了年轻干部加快锦江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为加强主导产业人才实训,2014年锦江区新增10个产业人才实训基地,截至目前已实训1446人。
针对不同人才,锦江区“因材施教”:高端商贸人才上,针对市场、百货、餐饮、电子商务、商管公司、汽车销售等不同类型的商贸企业自身特点,拟探索建立“现代商贸业人才评定标准”;金融人才上,优化西部金融人才中心,通过高端化、专业化金融人才交流服务平台,不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优化金融业人力资源配置,为推动西部金融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不同标准,这能提高人才选拔的精准度,同时也为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做好铺垫。”锦江区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锦江区已聚集金融及其衍生、配套服务机构300余家,为全市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容纳度与市场细分度最高的区域。
文化创意人才上,锦江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依托成都广告产业园、蓝顶艺术中心、许燎源现代艺术博物馆、汇融国际等锦江区重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重点吸引了台湾当代著名摄影家阮义忠、上海知名艺术家薛松等入驻。
同时,锦江区还全面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制定了《锦江区基层社会工作者培训方案》,对全区所有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骨干成员进行了180余次专业培训,培训人员近万人次。全区现在拥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62名,年均增长在30%以上。经过不断培育,锦江区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实施的参与式互助项目被民政部评为全国首届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二等奖,并获得了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锦江区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刘飞2014年被评为四川省唯一的首批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