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社互动”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
11月26日,成都市武侯区玉东社区内,郁郁葱葱的银杏已经变得金黄,天气有些冷了。然而,在社区内,还是一派热闹的画面——老人们自发地跳着舞,唱着歌。60岁的桂美,是一位社区居民,不过她现在还有另一个身份:玉东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这不,前些天,她还到北京去参加了专业培训,这会儿正琢磨着如何将先进的服务理念传达给更多的人。
60岁的老人与志愿者,乍看起来,怎么也画不上等号,但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心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项目“义路向东”,跟着专业社工,学习了志愿者服务的专业知识,再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发展更多的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专业服务。
桂美的故事,正是成都开展“三社互动”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
2012年起,成都在温江两个社区试点“三社互动”的社会治理模式,并于2013年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成都希望依托社会组织为载体,引入更多的专业社工参与社区管理,并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形成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工的良性互动格局。
今年,成都的创新更进了一步——为贯彻落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引导社会多方参与社区治理,成都市民政局按照“三社互动”以及项目化社区服务理念,在全省率先开展首届社区公益创投活动。
推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成都正走在探索的路上。
“三社互动”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
“社区是主体,社会组织是载体,社工是两者之间的桥梁。”玉东社区心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业社工甘玲理解的“三社互动”,是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工共同投入到社区治理中。
放在以前,社区为老服务常常停留在逢年过节来一台晚会,或者社区干部拎着慰问品到老人家中,服务次数少,服务模式单一。如今,是这样的:心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义路向东”项目为载体,让专业社工参与其中,挖掘社区的热心志愿者,并对其进行培训,形成骨干队伍,再由骨干队伍发挥吸引力,不断壮大队伍,形成“志愿网络”。而且,这些志愿者大多由低龄老人组成,社工将引导社区形成互助养老的新格局。
“社区其实一直有基础,邻里互助的氛围很浓,但却没有形成明晰的体系。”甘玲说,社工和社会组织要做的,就是将居民的热情调动起来,让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形成和谐民主的社区氛围。
实际上,更多的探索在更广的范围内开展着。今年,成都市武侯区率先创新,将139项社会工作全部放权,交由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来做,旨在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已有成效——玉东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云佳觉得,社区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多了,而这样的活动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唱歌跳舞,而是有了更多丰富的内涵,邻里之间的互动多了,矛盾少了,走哪儿都是居民的笑脸。
公益创投再添新动力
今年,成都的创新步伐,力度再次增大——成都市首届社区公益创投活动投入专项资金790万元,其中项目资金720万元,按照6类项目进行资助,分别为青少年服务、助老服务、社区融合、助残服务、帮困服务以及其他社区服务。
此次活动共收到申报项目419个,通过项目初审377个,经过项目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后,确定资助项目217个。活动资助项目及资助金额全部由专家评委会确定。从资助项目类别来看,青少年服务63个,助老服务53个,其他服务31个,社区融合31个,助残服务23个,帮困服务16个。从资助项目区域来看,中心城区项目118个,二、三圈层项目99个。单个项目资助金额方面,资助金额最少项目1万元,最多的项目8万元。“我们希望通过资金的扶持,引导专业社工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和专业的服务,提高群众的生活满意度。”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成都市民政局还通过专题培训、项目督导、主题沙龙、结项评估、案例评优等方式,保障社区公益创投项目实施效果,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水平,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社区服务多元化、专业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