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子”县长的“担子”理论
——追记叙永县原县委常委、副县长杜晓刚(下)
共产党人,就是要敢于直面任何困难,迎难而上,克难制胜。
在泸州市叙永县的领导干部眼里,杜晓刚是一个很有办法的领导,无论多大的难题,在他手里都会迎刃而解。
这位很有“点子”的副县长,在生前交流工作心得时,坦言九字“秘诀”:担担子,进宅子,得点子。
杜晓刚在日记中写道:不怕困难、不惧风险、勇于担责,主动和百姓交心谈心,定位为民谋利这座航标,就能在困难面前想出好点子。
“要始终保持一种逆势而上的豪气”
——他提出制胜的“一线工作法”
2012年,叙永县启动全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东城棚户区改造。时任叙永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杜晓刚任指挥长。
东城棚户区人员密集,人口结构复杂,住房大多修建于几十年前,多数瓦房,简陋破烂。东城有一条街叫“阴阳街”,同一个街面分为上下两梯,最大高差达5米。阳街仅过人,阴街仅通车。
一次,杜晓刚上门摸底棚户情况。进入一户人家,话刚说到一半,户主就叫他们出去回避。关门前,他看见主人拿出尿罐行“方便”。这一幕,看得杜晓刚心酸:住了几十年,家里竟然没有厕所。“一定要让东城告别尿罐子时代!”作为项目指挥长,杜晓刚深知责任重大。东城改造也是国家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施行后,叙永县推行的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此前该项目已换了两任指挥长。
没有标准,就制定标准。通过各类家庭摸底,在充分了解群众想法的基础上,杜晓刚牵头制定征收办法。“拆迁安置补偿标准较高,会不会引起连锁反应?”叙永县住建局局长钟溱提出疑问。“百姓利益当先。提高补偿标准,牺牲政府利益,但会赢来百姓支持。”杜晓刚说。随后,征收拆迁办法修改了三次。每次修改,都征求每户的意见。
虽然是惠民工程,但也有住户不理解不支持,棚改区群众都在等桥头杨家和另一老上访户的动静。尽管知道会遭白眼,杜晓刚却笑脸上门。他与老杨家的每一位成员见面谈话,反复做思想工作;他去老上访户家劝说,常被“甩脸”,但还是敲了15次门。劝说工作进行到第60天,两户人家终于同意签字。
随后,另外几户重点户相继达成征收意向。此时,杜晓刚病发住院。当他得知这几户要见到他才肯签订协议时,强忍着病痛,当晚就回到叙永。“协议签订后,杜县长才到成都住院。直到他去世以后,我才得知,他是瞒着组织、医院和家人,偷偷回来的。”县政协办公室主任王洪品叹息。“杜县长经常对我们讲,共产党人就是要始终保持一种逆势而上的豪气,敢于克难制胜。”东城棚户区改造项目副指挥长王绍林说,杜晓刚提出了发现问题在一线、调研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是东城棚户区改造克难制胜的法宝。
经指挥部全体同志的日夜奋战,100天时间里,98%的被征收户完成签约。短短几月,一条宽34米、长370米的南北大道连通了人民医院和新区和平大道,一条宽22米、长280米的东西大道连通了人民医院和杨武坊大桥,叙永新旧两城连成片。
“我不下去,老百姓怎么看?”
——他的脚上像安了风火轮
2005年,杜晓刚到水尾镇任党委书记时,该镇欠债颇多。上班第一天,楼梯口站满了闻讯而来的债主……
如何改变困局,引导村民致富?
为迅速了解镇情,杜晓刚脚上像安了风火轮,天天往外跑。一个月时间,水尾镇235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他走了个遍。哪个村适合发展养殖业,哪个村交通信息不畅,杜晓刚心中有数:一个“工业强镇、竹业富镇、旅游兴镇、和谐稳镇”的工作方案确定下来。
在干群齐心努力下,水尾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 65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80万元,清偿债务800余万元;竹产业基地以每年近1万亩的速度递增,年产值达8000余万元;引进四家投资额达1500余万元的企业……
2013年4月23日,病倒在工地上的杜晓刚被同事送进医院。次日,杜晓刚住进重庆三军医大附属新桥医院,进行胆管支架手术。
做完手术第16天,杜晓刚又回到工作岗位。此后,杜晓刚白天工作,晚上输液,随身携带中药袋。
6月,骄阳似火,时值叙永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关键时期,杜晓刚带着工作人员,每天奔波在县城与工矿废弃地治理点之间。
看着他站在烈日下,衬衣被汗湿透的背影,工作人员罗隆彬心痛地劝他多休息。杜晓刚却说:“我不下去,老百姓怎么看?怎么能干好工作?”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国土资源部相关领导到叙永考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时,对工程给予高度评价。
“我们到了上面再解说”
——这是他留在岗位上的最后一句话
2013年8月,杜晓刚被确诊为胆管癌后,做了引流穿刺手术。术后,他不顾身体虚弱,用颤抖的双手拿起手机给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发短信:“目前因手术原因,身体尚未恢复,无法及时重返岗位参加工作,由此给同事们加重负担,深表歉疚;今年之欠只待来年再报……”
身体稍微恢复,杜晓刚又出现在所负责的项目工地上。
9月20日,医院给杜晓刚下了最后通牒:“必须立即回院拆除胆管支架!”
9月29日,泸州市“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将在叙永召开,负责介绍东城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情况的杜晓刚给家人说:“等流动现场会开了,就去医院。”
县上领导考虑到杜晓刚手术后身体尚未恢复,打算让别的同志代替相关工作。但杜晓刚认为自己最了解情况,如果换成其他人,可能会影响会议质量。
28日夜,杜晓刚忍痛让医生采取临时治疗措施,输液到次日早晨6点。刚拔下针头,他就奔赴现场……在叙永宝珠山解说现场。越往山上走,杜晓刚的解说越接不上气。“现在,全市上下都在一起攻坚克难,爬坡上行……我们到了上面再解说。”这是杜晓刚留在工作岗位上的最后一句话。
当日下午,杜晓刚住进华西医院,接受手术和治疗,却再也没有回到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