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永进乡:创新方法“3+2”听民声办实事 ,
做到教育实践活动和当前工作两手抓两促进
8月7日,达州市达川区永进乡永佛路马家河段,顶着36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佛尔岩村村支书潘政与几名村社干部商议如何打通通乡公路“最后一公里”。附近的村民侯德文送来一桶糊米茶,给大家解暑热。他告诉记者,“以前坐车到乡上要绕道一大圈,如果把这个节点打通,要少花一半多时间。”
距达州城区70公里的永进乡,是典型的山区乡,路难行,常年遭水灾,发展受制约。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乡创新实行“3+2”工作法,党员干部深入村社听民声,带领群众修路、发展产业、建新村,全乡大变样。
修公路:解决群众急和盼
“永佛路全长13.2公里,以前是条泥巴路,从佛尔岩村到乡上,走路起码要三四个小时。”在施工现场,潘政告诉记者,以前村民卖猪要请两三个人帮忙赶猪到集市上,一头猪如果能卖1000元,人工成本就要花一两百元,“多亏乡干部走村入户摸准了群众最急切的期盼——修路”。
永进乡创新实行“3+2”工作法,要求干部一周内3天深入村社、农户解决实际问题,2天在办公室办公。“我们收集整理出群众反映的80多个问题,其中修路的呼声很高。”永进乡党委书记邓异霞说。“永佛路硬化工程今年将全部完工,以后到乡上办事,坐车15分钟就能到。”佛尔岩村村文书何虎说,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修路的干劲大得很。
今年以来,永进乡共硬化7条村道、50多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院户路。
搞产业:“一村一品”势头劲
“我今年争取养1000只土鸡。”7日中午,佛尔岩村村民李思江见到记者,言语间透着欣喜。李思江说,他养殖土鸡七八年了,一年最多养600余只,公路修通后,销售方便了,准备扩大养殖规模。
依托路搞产业,走“一村一品”的路子,是永进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又一件大事。该乡采取“支部+协会”的方式,建成500亩葡萄示范园区和800亩柑橘、1500亩梨、300亩中药材基地,建成家禽养殖基地1个、生猪养殖基地2个。
8日,记者在宝井寨村“果语生态园”看到,500亩早熟葡萄已采摘完毕,葡萄架下套种着苕尖。65岁的村民何其义这段时间在园里掐苕尖,一天能掐40公斤左右,可挣三四十元劳务收入。“加上我流转土地给葡萄示范园所得的租金,收入比过去翻番。”何其义说。
建新村:百姓当家政府服务
8日,老君山村,建有健身广场的农民聚居点基本完工。农房建设质量监督员颜怀成是本村村民,他高兴地说,“马上就要摇号分房子了。”
永进乡把教育实践活动和灾后重建相结合,规划建设6个新村聚居点。乡干部按照“3+2”工作法,汇总分析农户意见,探索出新村建设“六自工作法”——方案自订,土地自调,队伍自选,价格自议,资金自筹,质量自管。
一栋栋两层楼房错落有致,小区有卫生室、信用社,配备有自助取款机,还有荷花池、喷泉……在宝井寨村,新村建设让记者眼前一亮。
“我们是百姓当家,政府做好服务工作。”村支书邹伟说,从选址、集资、选方案、分房,都由村民决定。“就拿集资来说,139户居民从交订金开始,都是村民自己选人管钱,用钱要经过10人组成的理财小组。”
“宝井寨村的新村建设,被市上当作灾后重建的一面旗帜。”在达川区委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督导组组长吴大兴看来,乡村工作主要是围着农民转,听农民心声,为农民办实事,永进乡的“3+2”工作法紧紧扣住了这个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