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宣汉县:乡村干部挎布包、背背篼、骑摩托,进村入户服务群众
“挎包服务”,方便群众解难题
“青布帕儿丈二长,系个疙瘩甩翻了梁。我的乡亲哟,需搭把手的就吼一声耶,‘背篼干部’就在您身旁……”唱土家山歌的是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党委副书记符正生,7月29日,在老鹰岩的半山腰,他带领的“背篼服务队”停下来歇气,当天,“背篼干部”们又要到甜竹村解决村民饮水困难问题。
山区信息闭塞、群众办事困难,有啥法子解决?自2013年开展“院坝服务进万家”活动以来,宣汉县推行“棒棒式”服务,即乡村党员干部挎着布包、背起背篼、骑上摩托,到群众家提供服务。截至目前,该县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1万余次,累计运送农用物资近100吨。
“挎包服务”很方便
“张叔,我们现在办事到潜龙河坝社区就可以了。你看,我的建房手续就是在那儿办的……”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一组村民王德礼刚进院坝,就高兴地对邻居说,现在干部想得周到,他们定好时间带着公章到社区为群众办事,免得大家跑远路。
潜龙河坝社区是原鸡唱乡的政府驻地,2004年并入龙泉土家族乡。像鸡唱乡一样被撤并的乡全县有21个,部分群众到新的政府驻地办事需要翻山越岭,极不方便。为了解决他们办事难的问题,宣汉县推行“挎包服务”:在21个撤并乡镇设立“挎包服务工作站”,定期由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和村(社区)干部到站服务,为群众办理各类业务。群众把这种服务模式亲切地称为“挎包政府”。
每月10日、20日、30日,是茶河乡龙观“挎包服务站”的服务时间,轮班的乡村干部们早早地备好资料、带着公章,按时到位办公。家住龙观村的残疾人刘翠拿着刚领的低保补助款,笑盈盈地对记者说:“你看嘛,我腿脚不方便,远了坐车子又恼火。现在,干部定期来这里办公,我们领个钱方便得很。”
背篼背出“鱼水情”
“陶干部,谢谢你哟,要不是你们帮忙,我怕好久都吃不到盐了……”83岁高龄的渡口土家族乡钦家村空巢老人黄继承接过“背篼干部”捎来的盐巴感激地说。老人口中的陶干部是驻村干部陶建华,他说:“我驻这个村山高路远、交通十分不便,村里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在生活中的困难太多了。”身体硬朗的陶建华每次进村,会顺便为村民们代购些急需的生活用品。
陶建华仅是全县党员干部为偏远乡镇群众服务的普通一员。针对偏远山区老弱病残幼等特殊群众,乡镇干部每次下村或村干部到乡镇开会,事前都会主动电话联系困难家庭,或到户询问需求并列出代办清单,背上背篼到乡上集中购买,然后送到村民家里。“有时看到老人拖着病体出门办事,我心里很难受,总想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土黄镇董坡村党支部书记李代文刚参加完镇里的工作会,便立即往回赶,背篼里装满了为村民们代购的生活物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解决群众困难是我们的责任。自从当了‘背篼干部’,这块心病总算找到‘药方’了。”
摩托进村解急难
“吴站长,我家喂的那几头猪儿不晓得咋个了,不吃食,不爱动,你快来帮我看看。”石铁乡十字溪村二组村民王兴海照着“院坝服务联系卡”上的手机号,拨通了乡畜牧站站长吴志军的电话。不到半小时,吴志军骑着摩托急匆匆地赶来了。他一下车就直奔猪圈,先是在圈外观察猪的状态,再进圈摸摸猪耳朵、拍拍猪肚子,然后对焦急的王兴海说:“是急性痢疾,我给它们打下针。”
像吴志军这样的“摩托服务队”队员全县有5000余名。一辆摩托车、一面小红旗、一个便民箱、一本笔记本、一支笔——这是“摩托服务队”队员的标准装备。他们制发服务联系卡,拟出路线图,排出日程表,在第一时间帮助群众解决急难险问题。同时,队员们还是宣传员,每月两次分片区到各个村组宣讲惠民政策。“我丈夫是退伍军人,去年创业时享受的扶持政策就是他们宣传的。”东林乡墩坡村村民向泽菊谈到“摩托服务队”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