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9783207

他最后的心愿:让“铁炉”变“金炉”——追记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党总支书记张勇

www.gcdr.gov.cn (2014-05-19) 来源:四川日报

他最后的心愿:让“铁炉”变“金炉”
——追记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党总支书记张勇


    一位白手起家创下上千万资产的老板,毅然返回家乡当村干部。他一心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却因操劳过度重病缠身,永远倒在追梦路上。他,就是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党总支书记张勇。
    张勇的家乡铁炉村,曾是魏城镇最穷最落后的村,年轻人都把“跳出铁炉沟”作为奋斗目标。初中毕业后,张勇步入社会,先后开办4家公司,过上了富足生活。但他心里,始终忘不掉自己生长的村子。
    怀揣“为村上做点啥”的梦想,2010年底,张勇回乡竞选村支书。竞选当天,他掷地有声:“我如果当选,不拿村干部报酬,先拿出200万元为村里修路,村里所有基础设施建设不强行向大家摊派一分钱,带领大家发展产业。如果做不到这几点,我就辞职!”
    张勇用行动兑现了诺言。张勇把修路列为村里要抓的“头等大事”。当选为村支书的3天内,由他出资购买的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陆续开进铁炉村。为节约开支,他自购机械、自请机手,带领群众日夜扎在工地上。“我们跟着张书记干!”在张勇带领下,铁炉村群众义务投工投劳2万余人次。2012年6月,全长35公里的环村“四环路”全部修通。新开的一条宽6米的大通道,使铁炉村到国道绵梓路不到2公里。村民只用花3元钱,10分钟就能坐车到镇上。
    回村任职近3年间,张勇先后拿出1000余万元用于铁炉村发展,不惜抵押和变卖自家住房筹钱投入建设。他曾一次又一次帮大家算账,说服大家进行土地流转。2011年,为了让一位老板答应在村里投资发展蓝莓产业,他带领村民仅用几天时间就辟出一条从山脚到山顶的土路,打动了对方。
    青梅基地、芦笋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等相继落户铁炉村,张勇牵头注资的5个专业合作社先后成立,2013年铁炉村人均收入9700元,比2010年增长近一倍。
    张勇曾对大家说:“我有一个愿望,就是铁炉村路要入户、水要上山、花要成片、树要成林、老百姓不出村就可以挣票子!”
    遗憾的是,由于长期操劳过度,张勇的身体每况愈下,肝病日益恶化。近3年来,他先后住院10余次、3次接到病危通知书,但依然把病房变成临时办公室。考虑到张勇病情严重,医生建议做肝移植手术。然而,手术后的张勇再也没有醒来。
    尽管张勇离开大家已大半年了,但他的感人事迹仍在绵阳、四川乃至全国流传。铁炉村村民何从会说出了所有村民的心声:“张书记,你的梦想就是铁炉村的希望,我们一定要把‘铁炉村’变成‘金炉村’,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你。”

  手记

  张勇曾说,他有很重的家乡情结,小时候常常爬到村里高坡上,一待就是大半天,看远处公路上车来车往,幻想着将来村里通车后的样子。后来到城里打拼,虽然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但看到家乡还那么穷,他感到心疼。正是这份对家乡的爱和心疼,激起了他的决心、勇气和担当。如果所有党员干部能有张勇这种奉献精神,并且外化成为民服务的行动,那么所有的“铁炉村”都能变成“金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