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崇州市:心连心,干部与群众在一起
对于崇州6000多名党员干部职工而言,每个月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心里还多了一份牵挂——去村落、社区的“亲戚”家串串门、谈谈心。这些“亲戚”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但双方之间的情谊却很真——这就是从去年底开始,崇州在全市开展的“结对心连心·我们在一起”活动。
在确定开展这项活动前,崇州经历过一次思考浪潮——以什么样的方式、以什么样的措施,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植根于广大干部?为此,崇州启动了民情收集工作,制定并发放民情调研问卷1000份、意见建议表600份,召开专题座谈会43场,多渠道、多形式、大规模听取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显示,55%的调查对象认为本单位领导在密切联系群众上流于形式,51%的调查对象认为干部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
经过多次讨论认为,崇州认为,按照省委“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要求和成都市委“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要求,要解决反映出的种种问题,要密切与群众的联系,首要的是提高与群众的“见面率”、“对话率”。
就此,行动开始。
去年11月初,崇州市委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结对心连心·我们在一起”联系服务群众主题活动。
按照“双向全覆盖”的要求,崇州28名市级领导分别对口联系25个乡镇,带头深入村组、农户,与群众结对交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并确定了全市115家单位对口联系责任区,通过部门联系村(社区)、干部群众网格化结对子,实现了活动覆盖全市机关干部职工、覆盖全市67万人民、覆盖全市各行业各企业。“认亲”绝对不只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按照相关部署要求,每一个月左右,崇州机关干部都要下基层走访一次联系户,不光要“走”、要“听”,还要“记”、要“帮”。
为此,崇州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处理组,分类梳理分析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总体情况和重点任务。目前,全市253个村(社区)、25个乡镇已分别建立“明细账”、“综合账”,89个部门和机关也建立了“分类账”,市级层面建立了重点账1407件,掌握困难群众1187户。
近半年时间里,已经有许多暖心的故事发生:帮助白头镇天竺社区3组郭世栋大爷化解社保金问题、认养怀远镇唯一的纯山区村落富强村的147头生态猪……就是这一件件堆积的大小事情,让崇州群众充分感受到了真情实意、感受到了温暖关怀。
暖心故事还在不断出现,因为崇州已明确表态,“心连心”活动是一项长期性、常态化活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结对帮扶故事】
一“扔”一“捡”:连心卡背后的暖心故事
每隔一段时间,崇州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李艾国总要抽出点时间,去一趟崇州道明镇三龙村,“这里住着几十个‘亲戚’,经常走动,关系才近。”
在玉光春街道124号做面食生意的马蓉就是李艾国的“亲戚”之一,每回李艾国上门,马蓉总要放下手里的活,跟他摆摆龙门阵。但,两人第一次打照面的情形其实并不愉快。
故事还要从去年11月的一天说起。李艾国到道明镇三龙村开展“结对心连心·我们在一起”主题活动。到了马蓉的店,李艾国说明来意后随即递上了印有个人信息的连心卡,但让他没料到的一幕发生了,马大姐接过名片没看一眼,随手就扔到旁边的垃圾桶里:“哎呀算了,你们空了吹,反正来来回回就是那个样子。”
“当时,马大姐的面店里还有其他群众,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泄着不满,我有一瞬间完全懵了。”回过神来的李艾国并没有离开,而是耐心细致地听完群众的抱怨后才开口解释道:“我们这次‘心连心’活动其实就是要帮助解决你们反映的问题,如果大家不配合,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李艾国的真诚让马大姐放下了芥蒂,介绍了自己的情况。马蓉家里有70多岁的老母亲,父亲早逝,自己离异,有一个17岁的儿子,正在温江读高中。“你儿子在读书,将来还会考大学、找工作,我的经验应该比你丰富一些,也许在他填报志愿或者找工作的时候能够提供一些信息和帮助,你把我的名片扔了,需要我帮忙时又到哪儿去找呢?”听完李艾国的话,马大姐当即从垃圾桶中捡起了那张连心卡。
之后,李艾国又几次抽空到马大姐家中走“亲戚”,与她拉家常,关心她的生活情况,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一来二去,两人成了可以交心的朋友。
【结对干部日记】
静静的文井江淳朴的文井人
“结对心连心·我们在一起”活动让我第一次走进文井江镇的山村。按照安排,作为宣传部网信办的工作人员,我对口帮扶的点是文井江镇大坪村6组的11户家庭。
从小在坝区长大,后来又外出读书,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地接触过陌生的群众,一开始心里有些许胆怯。
来到所对口帮扶的大坪村已近中午,沿着水泥坡道下坡,拐过一个弯,下了几级台阶,看见一位穿着蓝色、陈旧布衫、脸上有些许木屑、双手粗糙开裂、年龄看上去70岁左右的大爷在劈柴。
我怯怯地上去招呼:“大爷,您是不是罗选志大爷?我是宣传部的小马,今天到您家走访一下。”
大爷抬头望了望:“宣传部的,干啥子?”我按照想好的话说:“大爷,我是来了解情况的。”
大爷怔了怔,放下斧头,说:“我就是罗选志,到屋头坐吧。”
一进屋,有一位嬢嬢走了出来,客气道:“坐到,我去给你泡杯茶。”那一刻,我觉得他们好真诚,之前的胆怯已化为温暖,不经意间就拉近了与他们的心理距离。
大爷家是开农家乐的,每年“五一”之后就陆陆续续有生意了,暑假的时候有不少学生、成都人要到这边来玩、来避暑。
之后,我又走了几户人家,大多是老人在家留守,靠务农、就地打点零工生活。春天山上的花很漂亮,加上空气好,他们对发展旅游抱有很大希望,有群众说如果水利设施更完善点就更好了,我把这些都认真记录在了本子上。
这些都是平时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撰写材料时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很感谢有这样走下来的机会让我与群众走得更近。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到这里走走、看看,为这里的经济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