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刚、贾康授课“天府大讲堂”
——瞄准城镇化需求 川企将收获大市场
8月17日,以“崛起与突破:经济转型与金融改革”为主题的第4期“天府大讲堂”在蓉开班授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为200家川企管理者上课。两位经济学家反复提到一个观点:未来数十年间,城镇化是四川经济发展所能遇到的最大机遇。瞄准城镇化需求,川企将获得足够的市场。
方向:用财税方式促进淘汰落后产能
在贾康看来,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像一辆飞驰的自行车,“对速度敏感,太慢了就会失去平衡。”
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更可行的是,通过财税方式,促进企业自然的优胜劣汰”。目前,“营改增”试点铺开,近期可能将资源税范围覆盖到煤炭,按5%税率计,这意味着每吨增加数十元钱成本。环境税也在酝酿之中。“节能降耗走在前列的企业,将随着政策的出炉,乘势而上。”
转型:瞄准结构调整加大消费性投资
转型方向,王国刚认为,应瞄准消费结构调整。企业对目前消费结构有认知“错位”。2000年我国消费率62.3%,储蓄率37.7%,到2011年这两个数字变为49.1%,50.9%。消费比重为何下降?不足的并非传统认知中的有效消费(或称需求),而是有效供给——在“住、行、学”,即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等方面的供应不足。“企业还没认识到消费结构已调整的现实,并为之提供足够商品。”
王国刚介绍,目前在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中,“住、行、学”占比总体上升,而传统“吃、穿、用”则不断下降。加大交通、教育等方面的消费性投资,应成为重要方向。
机遇:通过“PPP”模式参与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与“机遇”,是贾康、王国刚在谈到四川时,最常使用的两个词。
2012年,四川城镇化率达到43.53%。“按照国际惯例,城镇化率在30%—70%的区间,是当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贾康认为,四川仍处在这一区间的前半段,工业化、城镇化的“两化”互动,可激荡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王国刚认为,城镇化发展涉及行业并不仅限于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园区、基建配套,能延伸出巨大的产业链条,从卖盒饭的到下游企业,不一而足”。
贾康表示,川企可通过公私合作的“PPP”模式,更多参与城镇化进程。所谓“PPP”,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合作城市基建项目,或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通过签署合同形成的合作关系。“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城市污水处理中的BOT、BT等模式,都属于‘PPP’范围。”贾康介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购买公共服务,这释放出一种信号,即在准公共产品领域,更多向社会资本开放,进一步推进“PPP”模式。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