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作为一种新兴的问政形式,以其直观、便捷、贴近群众的优点,一经出现便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问政类节目的热播实际上是进一步发挥电视、网络等媒体自身在舆论监督方面的特殊作用,倒逼政府各部门及党员干部强化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促进政府部门、党员干部改进工作作风,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电视问政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节目中直击要害的问题及提问,让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出了汗、红了脸,同时也让相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整改和解决,取得实实在在的直接效果。但从近几年问政类节目的实施效果来看,大部分问政类节目解决的只是个案,相同、相似的事情和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杜绝,没过多久又在另一个地方或部门发生和出现。因此电视问政既要取得“直效”更要取得长效。
电视问政要广言纳谏,做群众心声的“倾听者”。善于倾听群众心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论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都是靠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尊重群众,善于倾听群众心声,开拓进取,战胜重重困难,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可以说,主动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了解社情民意、衡量为政得失的有效途径。电视问政真正的意义在于让政府各部门及党员干部能够做到开门纳谏,真正认识自身责任、感知百姓心声,与群众形成良性互动的桥梁,做群众的“贴心人”。因此,电视问政要取得“直效”和长效,首先要做的就是广开纳谏之门,充分听取群众心声,做群众心声的“倾听者”。
政府部门要举一反三,做群众困难的“破除者”。电视问政打造了一个公众参与政务监督的互动平台,变“一家管”为“大家管”,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民众监督政府的渠道,同时也体现出政府及党员干部放下姿态、不怕出丑的谦逊心态。这有利于公众迅速掌握事件内情,政府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和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电视问政”的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电视节目在有限的时间里,暴露出的问题有限,公众问政机会有限,并且大部分电视问政解决的仅仅只是个案。此外,“电视问政”节目的制作周期长,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颇为巨大。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坚持举一反三,通过电视问政一个问题解决同一类问题,以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疗效”,倒逼党员干部转作风、祛牛气、重实干,认真履职尽责,做群众困难的“破除者”。
党员干部要坚守初心,做群众利益的“守护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员干部能不能坚守住“初心”,能不能做群众利益的“守护者”,是电视问政能否取得长效的根源和关键,也是电视问政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电视问政不能针对问题说问题,不能针对事情说事情,因为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要使电视问政取得长效,就要通过一件事情唤醒党员干部的初心,让党员干部做群众利益忠实的“守护者”,通过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发挥电视问政的“最佳疗效”,从根源上、思想上减少问题发生,取得长久的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电视问政发挥长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我们党员干部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必定能做出一份完美答卷。
(广元市剑阁县委组织部 赵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