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1039854

领导干部须摒除“攀比”心理

www.gcdr.gov.cn (2018-06-22) 来源:四川组工网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作关于检查统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王东明指出,从执法检查的情况看,各地各部门反映统计法实施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报告针对“个别干部法治意识淡薄,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屡禁不止”列出四方面的问题。

针对各地各部门落实实施统计法相关规定进行的专项检查,却发现这其中存在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突出表现为部分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在数据上做文章,做大、做美数据,把统计机构作为地方计划目标完成的直接责任单位给予压力,指望在统计时把数据“修修补补”,就能把工作实效突显出来。笔者认为,统计造假归根结底都是因为部分领导干部的“攀比”心理,应当及时制止。

统计,是通过数据、资料的收集,集中地反映出某项工作的成效,它不单单是对各地区、各部门工作情况的客观反映,更是开展下一步工作的有效借鉴和指导。也就是说,如果一次统计数据造假,那就会造成之后的次次出错,一旦中间环节有人弄虚作假,那就是在恶性循环,对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将产生不良影响,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也应该严厉惩处那些数据造假的领导干部。

事实上,部分领导干部一门心思地在数据上“做手脚”,都应该归咎于他们错误的政绩观,认为只要表面上光鲜亮丽,那就是自己的政绩,甚至认为别的地方某项指标高,那我们这也不能“示弱”,于是,一场关于政绩和面子的“攀比”,导致统计数据被随意篡改,造成了恶劣影响。

攀比,指的是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也就是说,“攀比”的本质是脱离实际的,这与“实事求是”的大方针是相背离的。领导干部如此盲目地在数据上进行攀比,不仅害了自己,让自己无心实干,而总想着“歪门邪道”轻松“改出”政绩,还害了社会和人民群众,因为一个数据的错误,可能就会导致日后的各项政策出现偏差。

领导干部须摒除“攀比”心理,而应该实实在在地按照各项工作要求,把“心”和“身”都落到实处,踏踏实实干工作,即使在数据上落后了,也应该通过查找问题,及时改正,做到“知耻而后勇”。

(成都市青白江区委组织部 刘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