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要求理直气壮地支持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干部。作为组工干部,要为组织、为人民选拔出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好干部,和医生看病是一个道理,要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查“病情”、细“诊断”、开“处方”。
要善于“望”,在“灯火阑珊”处发现敢担当干部。“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本意是作者表达自己和词中的女子一样高洁自持,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很多能人志士长期坚守在工作一线,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他们不喧嚣、不高调,默默耕耘着革命事业。因此,组工干部要练就一双“千里眼”、一副“顺风耳”,善于在班子考核中发现“千里马”、善于在谈心谈话中发现“闪光点”,敏感捕捉每一条关于干部的信息,不唯单位推荐、不唯论资排辈、不唯干部履历,在茫茫人海“灯火阑珊”中把“千里马”拉出来,让他们走出“磨房”,驰骋“沙场”,真正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
要严于“闻”,在“山林市朝”中了解能担当干部。“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意思是说有能力的人希望依赖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匿于市井朝廷之中,那里才是藏龙卧虎之地。“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要把真正能担当的干部选出来,就要坚持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要考准考实干部,首先要革除“文字考察”弊端,坚决改变从分数、票数和单位鉴定中看成绩的现状;其次,组织部门务必要自掀“神秘盖头”,主动走进企业工厂、田间地头,让党员干群也参与考察其中,打破考察干部的“高深莫测”;最后,考察识别干部要看责任担当、看能力水平、看实际效果,实地了解工作情况和干部作为,让勇担当、能担当的干部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
要勤于“问”,在“闲言碎语”中掌握善担当干部。白居易诗曰:“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考察识别干部也一样,平时要多观察、勤于问。一要向党员干部问,通过参加各单位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调训干部、突发事件处置等,深入了解领导干部日常情况。二要向基层群众问,群众的眼睛永远是雪亮的,群众认不认可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准确识别干部,只有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多角度、多维度听取群众意见,掌握真实情况,才能辨别真伪。三要向干部“朋友圈”问,细微之处更能见精神,考察识别干部要多深入小区、社区、左邻右舍,在“交水电费、参加公益活动、与邻居相处”等微小事件中了解其“社交圈”和道德素质,真正将干部把准核实。
要实于“切”,在“拿脉问诊”中排除不担当干部。“切”,在中医中指摸脉象,一拿一捏即能诊出病情。其实考察识别干部也需要这“一拿一捏”。如何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是组织工作永恒的话题,笔者认为:功夫应下在平时。一要把谈心谈话和提醒谈话作为了解干部的重要手段,问中听音、问到核心、问到实质,及时掌握党员干部真实思想动态。二要高标准建设干部监督信息档案。及时收集整理纪委监委、巡视巡察、信访审计等各方面信息,运用“智慧党建”大数据管理模式,实现干部监督“网格化”、监督信息一人一档,为精准科学识别提供重要参考。三要运用好“综合分析”研判的手段,及时对干部的年龄、专业、履职能力等情况进行分析,将结果作为启动选任的前提条件、作为提拔重用的重要内容,坚决将“带病提拔”扼杀在“萌芽状态”。(广元市青川县委组织部 刘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