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第一书记,每次入户宣讲精准扶贫和强农惠农利农政策,都把主要内容先给村里文书、社组长讲,或找几个村民听一听,看他们能否听懂,有哪些需要细讲,有哪些需要深入解答,有哪些离老百姓思想远了。这位第一书记坚持这么做,使宣讲更接地气,大家爱听愿聊,效果比较理想。
由此想起唐朝诗人王建的《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诗写得清新流畅,刻画了一个聪明能干的新媳妇,过门3天后要下厨做饭菜,因不熟悉婆婆的口味,所以做好饭菜后,就请小姑先尝尝味道。那位第一书记所采用的,也正是这种“先遣小姑尝”的方法。
政策宣讲要收到预期效果,不仅要十分注重思想性、原则性,而且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注意调查研究,善于摸清受众“口味”。农村群众的文化和思想基础不一,接受能力有别,即使是同一名群众,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对于不同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思想反映。因此,光了解一次“口味”、知晓一部分人的“口味”还不行,必须多请几位“小姑尝”,以便针对不同群众、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食性”,做到“众口善调”,“口味”常换,让政策、精神落地生根,卓有成效。如果不问群众“口味”,我讲你听,即使费了很大的劲,讲得口干舌燥,听者却未必入脑入耳,甚至会引起反感。
“先遣小姑尝”的工作方法,不仅在进行政策宣讲时可以采取,也可运用到其他方面。特别是制定和实施脱贫计划,组织落实扶贫项目,把某项改革付诸实践,或者在为民办事解忧时,如何能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妨“先遣小姑尝”,多征求些意见,在小范围内进行一定试验,经过反复论证觉得确实可行,或摸索出成功经验后再予以实施,让我们的工作减少盲目性。
(绵阳市涪城区龙门镇人民政府 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