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刘志杰
“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定性条件”……在《实施意见》中,职称评审“唯文凭、唯资历、唯论文”的“一刀切”模式将被彻底废除。改革创新体现一个导向:以能力与行业为本位,让专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尽展其才。
实际上,“一刀切”的职称评定一直广受诟病。实践性行业不比技术而比论文,用不到外语的岗位却非要考外语……选人才不是通识教育,外语、计算机、论文、资历这些统一的“基础课程”,本就与一些岗位关联不大,为何非要门门达标?可以说,“一刀切”评定一定程度脱离了实际,成为了专业人才晋升道路的“拦路虎”,切断很多专业人才成长的路。更严重的是,它会助长一种错误的导向——与其做好本职工作,不如“纸上谈兵”;与其创新拼搏,不如苦熬资历。于此,才出现了“医生不拿手术刀”“教师不做教学”等不良现象。长此以往,则会伤害社会人才结构科学性,贻误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时代新发展,离不开创新活力充沛的专业人才。我省是科教和人口大省,我们深知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离不开高技能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系列政策充分显示我省对于专业人才的渴求。可以说,此次《实施意见》提出更灵活的人才考核方式,正当其时。不再“一刀切”,让不同行业人才评定“量体裁衣”,不仅让技能人才迎来了出彩的春天,更能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氛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以实绩论英雄,定能让干事的激情汹涌澎湃,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