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四川大凉山腹地考察脱贫攻坚,一位彝族村民告诉总书记,以前她生病了,以为是有鬼附体,后来村干部告诉她,“鬼”就是那些不讲卫生滋生的病菌,只要把卫生搞好了,就会少病。习近平总书记说,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鬼”就自然被驱走了。
从媒体播发的视频和图片来看,大凉山腹地道路崎岖,彝族村民有的还住的是泥墙房屋。看着这样的画面,既为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边远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而感动,又对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有了更加深切的认知。
四川大、小凉山是彝族同胞世代居住的主要地区,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由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民族,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旧时文化的烙印。边远山区的彝族村民把生病视为“有鬼附体”,正是愚昧、落后观念的一种折射。而这种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与生存环境闭塞、生活贫困息息相关。开展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既要推动贫困群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又要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活习惯,用实干苦干驱散贫穷之“鬼”。
用实干苦干驱散贫穷之“鬼”,一方面要进一步压实扶贫干部的责任,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让扶贫干部沉下身子,和贫困群众一起累、一起干;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帮助贫困群众增强推动发展的能力,推动贫困群众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逐步消除精神贫困。
用实干苦干驱散贫穷之“鬼”,更要政策精准、方法对路。这就需要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到村到户帮扶为抓手,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推动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2018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期待全党上下和全体人民更加齐心协力,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闯关夺隘”,以“愚公移山志”驱散贫穷之“鬼”。让苍莽的大凉山焕发出时代的生机与活力,也使党和政府作出的“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一步一步变成生动的现实。
(彭州市规划建设局 周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