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开通了政务网站,却迟迟不肯开放“留言板”,以致群众无法直接通过网络渠道反映社情民意。当地领导却表示,现在,通过信函、电话等传统方式收集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早已轻车熟路,假如“再开一扇窗”,群众什么都问、什么都说,到时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付,岂不自寻烦恼?
开通政务网站,开放“留言板”,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为服务群众“再开一扇窗”,这难道是自寻烦恼?倘若这也叫烦恼,那该位领导作为“人民公仆”谈何为人民服务?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开展交流、表达思想、反映诉求、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它正以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便捷性、易获性,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表达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也不断影响着我们党走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和方法。面对网络工作的发展趋势,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善于聆听“微时代”的声音,学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与群众打交道。
然而,从现实来看,当前仍有一些党员干部网络知识匮乏,网络观念和工作能力不能与时俱进:有的党员干部上网只当“观察员”,在网络上只“潜水”不发声,无视网络民意,更不擅长与网民互动沟通;还有的党员干部患“网络恐惧症”,存在抵触情绪,处理起批评建议焦头烂额。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多元声音、多样诉求,民众期望看到的是善用网络、会说网络语言、善于与网友打成一片的新型“网红”干部,而非思想观念滞后的“鸵鸟干部”。党员干部敢于“触网”、主动发声,成为群众信赖的“网红”,是网络信息时代的需要。
特别是,今天我们正处于媒介极其发达的时代。在“人人都有摄像机,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可发消息”的当下,领导干部要增强同互联网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网络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推动实际工作。要积极适应网络环境,改进工作方式,强化新媒体运用能力,保证与群众交流顺畅,在思路碰撞中迸发智慧火花。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们党力量和智慧的源泉。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应该延伸到哪里。互联网时代,我们要把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尊重、关心、了解、汇集网络民意,当作党员干部工作的一种常态、一种方法、一种能力。在服务为民时,多些“再开一扇窗”的主动,如此,才能与群众心连心,才能让群众“买账”。
(泸州市合江县经济和商务局 花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