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随着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的热播,法治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高频词。
从2000多年前“天下之事,一断于法”的法治思想萌芽出现开始,中国这个东方的文明古国从未停止其对法治的追求与探索。隔溯千年,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既是古老中国漫长的法制演进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丰富法律智慧和法治思想的伟大结晶。因为法治,我们欢欣鼓舞于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反腐成就。因为复兴,我们看到了全社会法治意识的觉醒和人民树立起法治观念后产生的巨大的蓬勃向上的崛起力量。这或许就是对“奉法者强则国强”的最好回答。
如果说“奉法者强”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高屋建瓴,那“畏法者乐”则是微观意义上的行动指南,特别是对手握权力的党员干部群体更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只有“畏法者”多了,“奉法者”才有更多的“群众基础”,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问及手下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大家各抒己见,可朱元璋听了却连连摇头。惟独听到万纲说“畏法度者最快乐”时,朱元璋频频点头。作为历史上处罚贪官最为严厉的一名帝王,朱元璋看得很透彻:腐败其实源于对法度的“无所畏惧”。
古人如此,今人似乎也无法摆脱这样的“怪圈”。纵观十八大以来落马的“老虎”们的嬗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通之处:缺乏对法的敬畏。按照时下对成功者的定义,手握权力、身处高位的党员干部应该算是成功者,而成功的味道应该是快乐的,但是就因为模糊了法的界限、黯淡了对法的敬畏,成天生活在忐忑不安和疑神疑鬼中,又何来快乐可言?正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唯有心中无愧才能理直气壮地去享受成功的喜悦。若知法犯法实乃罪有应得,锒铛入狱者当然也就无“乐”可言。所以,党员干部若心中无畏则必胆大包天,唯有涵养心中有畏的精神境界才能心中有戒,心中有戒才能适时知止,知止之人最快乐。
当然,不管是奉法者强也好,畏法者乐也罢,作为党员干部,这些都应是我们的坚守和信仰。如果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有敬法畏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那这千千万万个“畏法者”就是“奉法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力量源泉。
(合江县白米镇人民政府 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