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才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焦点,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今年5月,习近平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经济欠发达甚至落后地区而言,人才的“引”与“用”和贫困山区找媳妇有异曲同工之妙。
家里一帮子光棍,要找媳妇难。光靠“单相思”显然不是办法。作为一个家长,首先要摸清各自的优点与劣势。老大敢拼敢闯没方向,老二心思灵活没定性,老三资源丰富没技术……地方政府也是一样,要对本地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骨干企业、优势主导产业、短版转型方面进行拉网式摸底,摸清本地人才需求方向以及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情况摸清楚了,就要走出去。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找媳妇也不能见个女的就拉,性格要互补,不管是谋士型的、管理型的,还是技术型的,要有针对性、体现务实性、注重匹配性,爱慕虚荣的不能要,对方有技术但家里没条件的也只有忍痛放弃。对象找准了,怎么把她“哄”进家里呢?先把老大老二老三喊来,晒晒肌肉,展示身体健壮,发展潜力大;然后请她到家里去转转,展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最后摆明条件,明确待遇,表示重视、重用。如果有以前招进来的“媳妇”现身说法,那就更好了。
“新媳妇”娶回家,就要发挥作用,不能光摆着好看。要搭建用人平台。用人要用其长,让“内行人做内行事”。老大媳妇有项目,就要给她设实验室,投入资金,减少掣肘;老二媳妇善持家,就要给她放权,先从小家小户管起;老三媳妇有技术,就要给她调配资源,土地矿藏、山珍水产,规模由小及大,逐步发展。要注重教育培养。“新媳妇”初来乍到,一时间未必能适应,就要加大培训力度,对本地的政策要求、区情民意、村风乡俗进行深入学习理解,尽快进入角色;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要积极组织“新媳妇”再学习再教育,提升专业化、高精尖水平;自家的“小猴子”“小丫头片子”要成长,就要发挥“新媳妇”的传帮带作用,根据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在文化技术、管理水平、思维理念、做事方法上加强指导,培养后备人才。要营造宽松环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新媳妇”都是有想法、敢做事的人,要减少干扰,“晨昏定省”用不着了,让她们专心做事;要解决后顾之忧,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要考虑周到;要优化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做得好的不吝奖赏;要赋予“新媳妇”在调动人财物方面的自主权,责、权、利相统一,减少运行成本;要宽容失误失败,对创新、改革效果不如人意的要“再看看”,不要忙着否定,营造宽容氛围。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媳妇进了门,是要疼的,人才也是一样。要让她能安身立命、安心做事,等到“生了娃”、定了心,成就了一番事业,自然身心有靠,安居乐业了。
(广元市利州区委组织部 周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