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贪腐官员交代材料或忏悔书中,常会看到这类表述:“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党和人民把我培养成为领导干部……”(6月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笔者总是会想到《人民的名义》里的场景:赵德汉在人赃俱获时,哭了,“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一分钱都不敢动”,侯亮平一句“你大把大把捞黑钱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可谓一针见血。贪腐者们总是在伸手捞钱时觉得“一权在手,天下我有”,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忘记了自己“农民的儿子”的身份,锒铛入狱时才记起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早干什么去了?
在现在的一些落马官员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怪现象:对干工作毫不关心,对收红包无比上心;落马后是农民的儿子,贪污时却是人民币的儿子。我们暂且不说这样的心态有几多危害,就单单把这样态度稍稍调换一下位置,那于国于家于民都是一件善事益事,更值得人们“喜大普奔”。
以“农民的儿子”的姿态对待群众,用真心换真情。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群众认同你,你才是领导;不认同你,干部就成了“干不成”。“农民的儿子”姿态虽然低了,但是干部的形象却更高了。中国的农民永远有着朴素的对等观念: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一来一往之间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在不断地密切着,也拉近着人与人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干事创业自然无往而不胜。
以“农民的儿子”的心态应对“围猎”,拒腐防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自古以来中国农民的人生信条,他们从不相信天上能掉馅饼,只相信自己手中的锄头和汗水。那些声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的贪腐者若有继承自己祖辈父辈这种踏实肯干的精神作风,又何惧“围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惟有自己的劳动所得用起来才能心安理得,这是中国农民的生存智慧,也是最宝贵的人生财富。领导干部若有继承这种生存哲学,突围而出还不是易如反掌。当然,也别拿“穷怕了”来作为贪腐的理由,几千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都没有压弯中国农民的脊梁,几张薄薄的“纸片”却支配了“农民的儿子”的精神,何其可悲!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一句歌词不知道唱出了多少贪腐者的心声,世上没有后悔药,一失足真的就成千古恨了。如果每一个贪腐者都在伸手前坚实自己作为“农民的儿子”的信仰,继承中国农民的精神,又何来最后的“铁窗泪”? “农民的儿子”从来不是护身符,它只能扮演着一个“动力舱”和“廉洁闹钟”的角色,给人以激人奋进的力量和廉洁从政的警醒。
(四川省合江县白米镇人民政府 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