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0410772

“廉政考试”这门“必修课”关键在“修”

www.gcdr.gov.cn (2017-05-16) 来源:四川组工网

“请同志们将手机关闭,放入指定位置,马上进行考试。”13日上午9时,湖北省咸丰县会展中心会议室内气氛严肃而安静,一场特殊的测试在这里进行。县纪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任“主考官”,180名新提拔重用干部“应考”。“考试不是走形式,而是要真正把好干部提拔任用 ‘入口关’,净化 ‘源头水’。”县纪委书记卢小志说,这样的廉政考试,在咸丰将成为干部提拔任用的“必修课”。

组织新提拔的干部参加“廉政考试”,把好“入口关”,净化“源头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督促党员干部更好地遵规守纪、履职尽责。为确保考试不走过场,考试结果客观公正、公开透明,考场内设置了无线信号屏蔽仪,考生随身携带的包、资料、手机须按要求放入指定位置,考试还成立了巡视组、监考组、阅卷组、成绩送达组。这样的“考试”确实显得公正严明,看上去很美。但对于党员干部的考试,在有的地方似乎确实是“走过场”的成分多。他们先发点资料,大家加一下班,背点条条框框,考个及格,便皆大欢喜。

咸丰县的“入口关”考试,以“一党章两准则四条例” 等党纪、法规知识为重要内容,目的就是要求党员干部们提高认识,明确权利和义务,领会精神实质,用以指导实践。如果“考试”的内容就是那些条条框框,“考生”们最多挑灯夜战几天,就可能考出“好成绩”。然而,这样的“成绩”不过是空中楼阁一样,没有使用价值。我们常说的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接地气,有干货。因此,考试的内容要尽量减少死记硬背规章条文的题目,要联系实际,进行案例分析、论述和思考。唯有这样的综合性考试,才能真正检验出干部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养。

本来,严肃考场纪律,更显公正无私,但如果局限于这样的“闭卷”考试,哪怕形成了“常态”,成为了“必修课”,也只能考查出领导干部的一方面能力。要真正把“一党章两准则四条例”的深刻内涵融入到考场之上,关键还在“修”字上,除了“笔试”之外,还应该有“干”的内容,才能体现“以考促学,以学促干”的良性循环。比如说,可从“一党章两准则四条例”的多个方面,结合实际,拟定出一定的“高仿真”场景,让我们的党员干部去解决实际问题,或是把全国各地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案例进行整合,提炼出更为“棘手”的“考题”……通过“闭卷考试”和这样的“面试”,则党员干部综合能力的提高就不再是纸上谈兵。

咸丰县对新提拔干部的“廉政考试”,真实成绩要记入干部廉政档案,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这也是具有震慑力的看起来很美的事情。但是,如果仅把大家的成绩化为一个个阿拉伯数字装进“档案”束之高阁,那“考”有何益?唯有把学习进行一条一条地践行落实,真正把价值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才不虚负“考试”初衷。这就要求在使用“考试”结果上,不能一考“考”了之,一“装”了之。也就是说,如果单纯的考分高,还不是真正的成绩,只有在实践中能够与考试答卷保持一致者,“成绩”才能得到肯定,反之,就该“减分”了。

严把干部提拔“入口关”,将“廉政考试”作常态,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举措。但是,这样的“考试”稍有不慎就会被沦为看上去很美的“形式”,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这门“必修课”确实要在怎样考和怎样用两方面的“修”字上下足功夫,才可能看上去和落下来都美,甚至可以推而广之。只有这样,“考试”才落得到实处,“常态”才走得出辉煌!

(合江县自怀镇 何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