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1195000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www.gcdr.gov.cn (2017-04-05) 来源:四川日报

□李世金

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农业农村作为重要战场和战略后方,具有经济发展“压舱石”、市场物价“稳定器”、转岗就业“蓄水池”的重要支撑作用。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标志着“三农”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标志着“三农”发展进入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

应当深刻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核要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标是保障有效供给,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能力、供给水平和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改革创新,更加注重把主要着力点放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更加注重把关键切入点放在满足市场需求上,更加注重把根本着眼点放在提高质量效益和增强竞争力上,更加注重把重要关切点放在促进绿色发展上,更加注重把基本立足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必须始终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方向。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以科技创新引领改革,强化农业创新驱动。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步伐,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以协调发展引领改革,推进产品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个性农产品,培育“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绿色化引领改革,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清洁生产,集中治理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推进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以开放理念引领改革,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参与农业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和增强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以共享发展引领改革,补齐短板夯实民生基础。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用“绣花”功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以“四个好”为目标提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水平。

注意学习借鉴省外有益经验。河南省立足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实际,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做大做强“餐桌经济”。在全国率先提出推进主食产业化,制定出台发展主食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积极培育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农业产业集群;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河南造”食品在“世界餐桌”上的分量越来越重。山东省着力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开拓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推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推进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级,做大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两个重点”,做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三大主体”,做优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农业园区“三类载体”;塑造农民增收新业态,积极打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业态。

着力把握和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市场为导向,从供给侧发力,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和资源配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公共服务,注重统筹兼顾,构建和强化制度、科技和政策等支撑体系。二是稳粮与增收的关系。坚决保障粮食安全,严守耕地红线,不损害农民利益;坚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与家庭经营相结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三是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落实农户对土地的法人财产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短期应通过去库存减少无效供给,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优化升级;长期应着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

(作者单位:省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