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0424179

“让百姓笑出声”是一门“技术活”

www.gcdr.gov.cn (2017-02-13) 来源:四川组工网

“党中央,发号召,‘两学一做’很重要;全党上下齐响应,掀高潮!……”近日,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廖家场社区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绝,两位年迈的大爷,正激情表演三句半《“两学一做”掀高潮》。他俩有板有眼的演出,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从大集体生产中解放出来,物质需求逐步得到了满足。然而,精神生活却不见得更为丰富,那种大集体的欢乐已不复存在。我们翻看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小说,随处可以听到农民大集体生活中的欢声笑语,农村群众的精神生活相较于现在而言,仿佛更为充实。

过年回农村,随时可以听到“幺店子”的麻将声,亲戚朋友团聚拜年,交谈的主题总是围绕着麻将、扑克,仿佛脱离了这种赌博娱乐活动,就没了其他犒劳自己一年辛苦的方式。或许有的人会发出疑问:就不能看看书、读读报,看看电影么?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农村人来讲,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公共服务设施不可能如大城市那么健全,这些独属于城里人的闲暇娱乐方式,在农村根本就是个笑话。

但是,真的只有麻将、打牌才能让农村人笑出声来么?农村的欢声笑语该如何才能重现,一直以来都是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各地区都在想办法,有的把农民集中组织起来学习,但是收效甚微,一方面是农民对学习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是大家都在忙自己的工作,忙着田里的活,哪愿意去花时间?表面上看,是农民自己的主观意愿不够强烈,从本质上来讲,还在于载体不够丰富,对广大农村人的吸引力不足。

成都市青白江区从百姓的“胃口”入手,变公共服务“一锅煮”为“菜单式”,让老百姓点菜下单,让老百姓选择自己喜欢的娱乐项目,将公共文化服务变成一种产业化运行模式,让老百姓的需求与政府的供给“同频共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制定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服务清单制度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最好的样本。

对广大农村群众来讲,打发消磨时间,在家门口欣然接受文化服务是再乐意不过的事情。但如果服务不到位,不符合农民的逻辑思维水平,不符合他们的语言要求,文化服务不“接地气”,就无法让其提起欣赏的兴趣,便没了持续进行的可能。对于基层广大干部来讲,更应该将公共服务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要真正深入调研,明白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做到问需于民,才能问效于民。只有按老百姓的需求,看单下菜,才能做好基层公共服务,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让老百姓笑出声来”是一项技术活,每名基层党员干部都应该拿出“工匠精神”,认真钻研基层公共服务这门技术,提升服务水平。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 田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