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1516077

何竹梅:“有棱有角”才是真“民意”

www.gcdr.gov.cn (2017-02-09) 来源:四川组工网

某教师朋友,很想知道自己的学生对老师的看法,于是利用班会课安排学生向老师写心里话,并反复强调一定要写真心话。他把孩子们的纸条收上来逐一“审阅”,当读到“老师,您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非常喜欢您”之类,立即将灿烂的笑容写在脸上。可惜的是,这样“美丽的语言”并不多,更多的是“老师,您讲的课我不太懂”“老师,请您给我留一点面子好吗?”之类的“谏言”。这位朋友越看越生气,说要好好“收拾”这些孩子。

这样的细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折射出的却是一名教师起码的道德修养。这位朋友貌似要听学生的真心话,以便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自己。这原不失为一种积极探索、追求的好方法,但他真正想听的,并不是“真心话”,而是高调的“赞歌”,一旦学生的言辞与自己先前的“预设”有点相悖,便容不下了,还扬言要“收拾”他们。其实,面对孩子们的“真心话”,只要认真分析,总结自己,是会获益匪浅的,只可惜,这位教师白白失去了一次进步的机会,还增添了些无端的烦恼,对教育教学只有副作用。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近日,《人民日报》“今日谈”刊文《群众意见 岂能打扮》一文中说,某地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其中不乏尖锐声音。会后,意见材料几经修改,尖锐意见随之消失殆尽,最终未能供领导决策参考使用。这不是和那位教师想听学生的“心里话”如出一辙吗?“听取群众意见”的目的,就是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并从群众那里收集意见和建议,然后对照分析,采纳优秀的建议,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开展。可是,面对群众“有棱有角”的意见,却要“穿靴戴帽”“打磨棱角”,经过精心“打扮”的民意,还有多大的价值呢?

古人云“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听起来尖锐刻薄的“群众意见”,往往才是最真诚的“谏言”,但作为聆听者,又往往觉得不满意,甚至生气发怒。作为最基层的单位,又怕那些“有棱有角”的群众意见让“上级”生气发怒,就进行一番“美化”式的“打扮”。这样一来,材料上所看到的“群众意见”基本都是“和稀泥”式的言辞,大家看着皆大欢喜,就是一点实在意义都没有,所谓的“听取群众意见”完全成了形式。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欺骗组织,忽悠群众罢了。

“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了“形式主义”的要害。“上级”如果不想听到逆耳之言,“下级”就要千方百计“堵住”一些难听的“真话”,如果不这样“打扮”,恐怕就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电视剧中“和珅”就说过:“作为臣子,一定要学会揣摩‘圣意’,只要‘圣上’满意了,其他都不再话下。”这种一味迎合“上级”的行为,完全是自欺欺人。那么,值得反思的,除了“当事人”之外,有关“上级”恐怕也难辞其咎吧?须知,只想听赞歌的领导绝不是优秀的领导。

总之,要善于从尖锐声中听出诉求、从大白话里发现问题,才不负“听取群众意见”的初衷。古人云:“认真还自在,作假费功夫。”如能把“打扮群众意见”的功夫放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中,如能把“有棱有角”的民意转交“上级”,那基层工作反倒没有那样的复杂,须知,“有棱有角”的群众意见才是真正的“民意”。作为“上级部门”,一定要听得进、容得下逆耳的忠言,如果只想听赞歌,那就可能成为永远听不到“民声”的空中楼阁了。

(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何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