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强
马克思曾经强调,“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腐败是社会的恶性“肿瘤”,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反腐败,既是工作,也是科学,应该努力使用现代数学工具和手段,以达到更加精准和有效的要求。腐败是人性贪婪与制度缺失的结果,世界各国都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本质是公权私用。通俗地说,“腐败就是滥用国家权力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就是用公共权力为自己捞好处、谋利益的行为,如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等。科技反腐是国际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组织的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反腐的重点不是网络举报,而是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开展相关性研究,通过计量和计算找到各类数据(现象)之间的必然关系。计量,简单地说,就是计算、量化、定量、计数等,既有传统方法也有现代方法。计量反腐学是一门用数学方法特别是用大数据手段研究腐败发生特点、趋势、规律以及如何预防、惩治、根除腐败的学科,有其自身的概念、方法和原理,目的是铲除腐败存量并抑制腐败增量,最高目标是让腐败无处藏身,永远绝迹。
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反腐进入DT时代
当今社会增长最快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各类数据。据说,到2050年数据量将达到非常恐怖的100万Zetabit,一个Zetabit是1万亿G,由此进入的时代叫Zeta时代。大数据就是极其庞大的数据量和相当规模的数据类型,就是无法用传统方法储存和处理的数据量。更准确地说,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用新处理模式才能获取强大决策力的海量的、高增长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在大数据处理中,关键是云计算。在信息领域,“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等。云计算可以让你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氢弹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于研究腐败现象当然可行。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了大数据发展工作,明确要求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5年至10年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未来的时代,将不是IT时代,而是DT(DataTech-nology)即数据处理技术的时代。
在计量反腐学中,如果把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就能发挥更大监督和预防作用。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感知中国”的重要内容。物联网是指通过传感设备,把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从而方便我们进行识别、管理和控制。智能标签很重要,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各种智能卡、二维码、条码标签,其基本作用就是用来获取对象个体的识别信息。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但是,我国射频标签的芯片和读写器的核心模块仍然依赖进口,射频标签自主技术标准也严重缺位,必须加大创新力度。
大数据发现腐败痕迹,“见不见光都得死”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数据文化”时代。让“大数据说话”成为潮流。几乎每一部智能手机都可以定位使用者一天的行迹,通过对海量数据信息的分析,就能探寻个人行为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管理。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视野里,一切透明,没有隐私和暗箱,因此对腐败现象的研究,有特殊价值。腐败的特点是“见光死”,只要透明,就没有腐败,只要有监督,就没有腐败。利用大数据可以发现腐败痕迹,寻找腐败特征和规律,进而找到预防对策。可以说,大数据就是阳光,就是自动跟踪器,能预防和消除腐败。各个部门特别是组织、纪检、公安、法院、银行、房管、工商、电信等部门的数据要交换、共享、整合、分析,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当然,这里必须界定哪些数据是由纪检监察机构掌握的,因为这涉及干部个人隐私。目前,中国最需要进行数据立法,出台《数权法》,与《物权法》一样,保护个人数据。对于个人数据要进行保护,没经本人同意或相关部门批准,不准泄露和使用。
在中国,我们希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不敢”是外压问题,“不能”是制度问题,“不想”是道德问题,三者层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但共同点都是抑制腐败发生,关键是引入高科技手段,剖析腐败发生的根源及其扩散规律。数学与物理学已经为此做好了思想和工具的准备。比如,传统数学中的非线性扩散方程、统计分析、动力系统等可以用于研究腐败发生的趋势和规律。为什么腐败分子都是“两面人”?可以用数学的“莫比乌斯环”或“克莱因瓶”来描述。窝案、串案如何形成?可以用数学物理中的DLA(扩散限制凝聚)模型来描述,从而找到形成过程。腐败的蔓延可以用扩散方程或传染方程来描述。从小腐败到大腐败直至“出事”的临界点和分叉点,可以用“中心流形定理”来描述。腐败从有序到无序的发生过程,可以用动力系统的KAM定理来判断。大数据主要用于研究数据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具有很强的预判功能,对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解决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难题。
四个例子,惊叹“超级特工”突破天际的侦查能力
例一,比如调查大学生谈恋爱,只要分析食堂饭卡相关性就清楚了。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两张饭卡总是一前一后同时出现在同一食堂,并且持卡人性别是一男一女,那么基本可以肯定二者已经建立恋爱关系,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专家只要分析大学生的“一卡通”数据,就能知道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社会关系。
例二,比如预判干部生活作风,只要分析餐馆、酒楼、宾馆、商场、电影院、交通工具等储存的公开数据,就可以知道某干部经常出入的场所,与哪些人关系密切,再跟踪分析这些人的职业和品行,由此能判断他(她)会发生哪些问题,如权钱交易或权色交易,从而提前打招呼和提醒,或按照中央纪委的“四种形态”进行处理。
例三,比如调查现金行贿问题,过去这是一个难点,只要双方不认账就很难认定,现在通过大数据就很容易掌控。因为每一张纸币都有一个编号,就像身份证号码或汽车牌照号一样是唯一的,没有重复号码,没有两张纸币的编号是相同的。对于人民币而言,就是“人民币冠字号”。每一张人民币编号都不一样,2005年版的人民币英文字母加数字共10个字,在银行大数据库中都有记录。某公司、某单位、某人掌握的现金纸币编号都在银行储存着,一旦出现在另外的公司、单位或个人手中,只要超过一定数量,并且当事人不是亲人、家人关系,装有特殊脸谱识别或指纹识别功能的验钞机器就可以报警,有关机关就有理由要求当事人说明原因。这样,现金行贿就很难了,因为受贿的现金无法使用。
例四,比如对于“一把手”的监督,这是预防腐败的最大难题,但可以用大数据来解决。权力过度集中、监督主体缺失、监督制度不完善等是造成对“一把手”监督难的主要原因。随着传统计量方法、数理模型方法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在反腐败领域的运用,只要把“一把手”的权力清单量化,把权力边界划定清楚,把他(她)每天除开私人空间外的行为数据都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把结果报告纪律管理部门,就可以知道他(她)行为正确与否,上级领导可以及时提醒,抓早抓小,防止小错演变为大错。这种监督是把监督权力交给机器,交给数据,交给社会,因此科学性、操作性较强。用这种方法也可以防止“权权交易”。
关键是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总能从中找到答案
大数据可以用于各种社会或自然关系的分析,能够使未来更加清晰、更加靠谱,减少随机性或不确定性,使人们在已知的道路上前进。关键是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就是遇事就想大数据,相信总能从海量数据中找到答案。本质上,这是一种整体的系统思维,相信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就像人体各个器官都是有机联系,总能由表及里,挖出内容。只要树立了大数据思维,反腐就像中医治病,能够“头痛看脚”,根据餐厅的数据可以查出加油站的数据,从银行的数据可以查出宾馆的数据,从子女的数据查出父母的数据,从亲友的数据找到领导干部的数据。过去没有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储存设备和云计算,无法让反腐败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因此反腐难以成为一种科学。现在都有了,于是诞生了计量反腐学,能够进行精准反腐。这是科技的力量,智慧的映照,大数据的威力。
当代社会的显著特点是学科交叉融合,文理渗透,新的学科和理论不断涌现。计量反腐学就是横向交叉学科,用上了高级数学、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是一门实用科学,也是一门战略科学,世界上没有先例,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学科。在计量反腐学视野中,大数据就是照妖镜、显微镜,物联网就是报警器、手术刀,能使腐败无处藏身并手到病除。计量反腐学的诞生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潮流,回应了社会期盼。我们正走在大数据和物联网的路上,我们坚信,未来必定是一个清廉光明的新世界。
(作者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