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0053908

切实树立起民生政绩观

www.gcdr.gov.cn (2013-12-12) 来源:《四川日报》

切实树立起民生政绩观

舒圣祥

    读12月10日新华社报道,《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中央有关部门不能单纯依此衡量各地发展成效,地方不能简单依此评定下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考核等次,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媒体报道说,湖北副省长郭有明落马后,有人将他的落马与其盲目追逐GDP造出一个烂摊子联系起来,当地一位老领导甚至有“GDP害死人”之语。这些议论,以对GDP的片面追逐来涵盖官员违纪违法之责,当然是不客观的;但是,也的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GDP崇拜在地方官员中间不是一个可以轻看的现象。当一个官员心中对政绩的追求只有GDP,为此可以牺牲环境可以纵容污染,对当地民众而言就不啻为一种灾难——因为,如果人都没了,如果付出巨大的成本而不可持续,发展还有什么意义?
    这次的政绩考核文件,对盲目的GDP崇拜猛踩了一脚刹车,不再仅仅把GDP作为政绩评价指标,同时也不再搞GDP及其增长率排名。对官员而言,选人用人不再简单以GDP及增长率论英雄,不再简单把经济增长速度与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画等号,将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此后,官员不用再发“GDP害死人”的感叹,必须把精力用在全面发展的实际成效上了。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国家对民众的承诺,也是民众对政府的期待。体现到政绩考核指挥棒上,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指标的权重”,是要让GDP增长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留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的考核”,则是要让官员政绩与民生幸福更紧密挂钩,让更多官员切实树立起民生政绩观。
    经济发展与造福民生,本来应是双向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让民生改善拥有更好的条件基础;另一方面,改善民生解除了公众后顾之忧,又必然会在对应层面极大促进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公共投入严重不足,一直备受诟病;现在,政绩考核对GDP崇拜的纠偏,如果能促使更多官员更加重视民生,将是民之大幸、国之大幸。因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只能是为了人,民生幸福虽然与GDP有密切关系,但必然不是一个单一的GDP所能涵盖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无疑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前提。只有政绩考核首先纠偏,才能将更多官员从GDP崇拜的惯性中引导出来,让他们不再敢随便拍脑袋画下几个圈,不再敢盲目举债留下烂账然后拍屁股走人。反过来,如果政绩考核的GDP崇拜指挥棒不改变,转变政府职能就很难有实现的空间。
    当然,考核内容的改变,只是一个方面;同样重要的是由谁来考核的问题。在评价官员的体系中,要给予民众更多话语权;唯有让主人可以直接评价公仆,公仆才会真正替主人考虑,而不是只为一己之仕途与私利。官员政绩考核,应该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因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再细致的考核方式也容易出现走偏——是不是真的不以GDP论英雄,还应当加大民众评价在干部政绩评价中的权重。

    (《四川日报》12月12日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