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9月15日刊载
听意见要“闻过则喜”
罗智刚
前日,同一位基层干部交流时善意提了两条意见,帮其改进不足,该同志听后喜露于面、甚是感激。后来一想,对此颇有感触:其一,能听真话和能说真话的人或许太少,致使非常简单的问题无人问津;其二,“闻过则喜”是一种宽阔胸襟,值得学习提倡。
对不同意见闻过则喜透露出勤勉务实、谦虚谨慎的态度,让闻过则喜蔚然成风,方能从谏如流。对群众的误解要有宽阔的胸襟,对他人的批评要有谦虚的态度,对存在的问题要有直面的勇气。这种闻过则喜的态度是领导干部应有的一种思想境界、一种人生修为,也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内在要求。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实践与前进的道路中,存在过错或不足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问题。是遇到问题绕着走,还是直面难题敢于想方设法去破解,考验着领导干部的修养与胆识、能力与水平。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举措也一样,不可能一出台就尽善尽美,毫无瑕疵,也不可能一下子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听取各种意见建议,逐一改进和完善。所以,领导干部的胸襟一定要宽广、站位一定要高远、视野一定要开阔,正确面对、坦然接受人们的不同看法甚至反对意见。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要取得实效,彻底摒弃“四风”陋习,就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听取真知灼见。这就需要有“闻过则喜”的胸襟与气度。也有些人“闻过”而“嗔”,对工作撒手不管,生闷气、闹情绪,这不仅是错上加错,对养成优良作风、打造责任型、服务型政府更是有害无益。
“闻过则喜”不会丢“面子”,认真批评也不是抓“辫子”。“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自己能正视、敢担当,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勇于自我批评、善于听取意见,并下定决心认真改正,主动放下“面子”,就能真正获得成长。反之,如果讳疾忌医,对存在的问题遮遮掩掩,即便在教育活动中过了关,问题却不断积累,迟早会大丢面子。
犯错不丢脸,讳疾忌医、不知悔改才是耻辱,意见听得进、问题改得了方显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