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50991602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却穷?

www.gcdr.gov.cn (2015-02-06) 来源:共识网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却穷?
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 周承辉

  “增产增收”的错误思维,导致国内严重的污染,辛苦的加班,奋斗了20年,结果制造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手机、家电还有服装,三五年的水泥产量超过美国整个20世纪,收入还是相当低。
   “增产增收”的错误思维,导致国内严重的污染,辛苦的加班,奋斗了20年,结果制造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手机、家电还有服装,三五年的水泥产量超过美国整个20世纪,收入还是相当低。
  房子、股票等长期资产,大多被人们长期持有,发生交易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这小量的交易,却决定了全盘的价格,这就是边际定价。看似简单,其威力不可小觑。
  大学时一个同学炒股,某只股票历经N个跌停。损失惨重的他,随后陷入了一个沉思:市值蒸发了这么多,对应的钱哪里去了?他和每个股民都亏了,谁赚了?果真是挣钱出资本家,赔钱出哲学家。
  抛开哲思,只看事实。事实是,一只股票上亿股,每天成交几十万股,这千分之几的成交虽少,却决定了所有那1亿股的价格。没有交易的那些股民,涨时跟着赚了,却不是其他人赔给他了;而跌时跟着赔了,也没有其他人赚了他的。
  同样道理,一个楼盘成千套房产,每年成交几十套,这几十套成交虽少,却决定了其余1000套的价格。以北京为例,很多楼盘十年来从每平米五六千,涨到三四万,其实只需要一小部分持续的买盘,就可以实现。同样,将来如果买房人口减少,只需要每年有十几套卖不掉降价,十年跌回6000也并非没有可能。
  这似乎是常识,但常识应用起来,威力可能很大。估计每个读者都关心的,除了房价,就是收入了。其实从宏观角度看,工薪收入,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劳动力资产的价格,也表现为边际定价。
  以台湾为对照,1976年人均国民收入刚刚达到1000美元,到1993年不过十来年的时间,人均国民收入就突破一万美元了,增长10倍!
  等会儿,是这十来年时间,台湾制造的产品,生产线的效率,提升了10倍吗?也许。但理发师的手艺,餐馆服务员端菜的速度,都提升了10倍吗?连工厂保安、小学教师,都能一个人顶原来十个人了?
  我没做过调查,不过直觉应该不是。但为何人均收入提升了10倍?因为劳动力也是边际定价的。如果企业每年都加薪扩招,即便只扩招一点点,也会导致所有人的薪酬提高。
  写到这里,隐隐感觉哪里不对……不是我的文章,而是国内的认识和政策,还是“增产增收”的计划经济思维,而不是“增雇增收”的市场思维。
  “增产增收”的错误思维,导致国内严重的污染,辛苦的加班,奋斗了20年,结果制造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手机、家电还有服装,三五年的水泥产量超过美国整个20世纪,收入还是相当低。是否应该检讨一下,在“增雇”这个增收的根本原因上,有态度不对!
  如果很多行业,限制企业自由进入,则自然会减少雇佣的增加。看病难上学难,但医院、学校却不能自由开办,这就已经减掉了很大的一块增量了。而我们前面知道,一点点增量,就可以导致收入的明显增加。更不要说更多其他行业的禁止进入了。
  如果重税、严苛的劳动法、低下的社会地位(挨个站在所有的盖章的面前,孙子一样的听训),使得企业家身心俱疲,小富即安,大富移民,那也会减少一些增雇,而这又会很大的影响所有人的收入。
  土地国有、低价征收,禁止宅基地买卖等,也是消灭富人自然形成的过程。按照资产边际定价的原则,一个村只要有三五套宅基地卖出,就会导致整个村庄的房产价值大幅增加,村民就可以拥有资本了。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征地过程,更是批量造就富人的过程。
  只是政府的习惯,还是与富人有仇。其实十位农民有一位卖地致富,他就可以变成土豪进行消费,或者借给其他企业家进行投资。这就在劳动力市场上,减少了一个卖家,而增加了一个买家。10:0和9:1的差别,买家增加了许多倍。而根据我们前述的边际定价原理,这能大幅度的提升“增雇”,估计能把所有人的收入提升不止一倍。
  其实禁止卖地致富,人们还是得卖命讨生活,不过是更多劳动力都通过出口卖给外国人了。呃,这听起来像“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结果看似出口淹没世界,外储冠绝全球,人民却很困窘,还各种地沟油各种LOW。
  打住了,想想资产边际定价的原理,你有哪些新的理解?或者有发现哪些潜在的“增雇”领域?欢迎在此条微博下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