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一论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三农”问题让中央更关切、让老百姓更关心。那片让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广阔天地,需要怎样的牵引力和助推力,才能和全国一道同步走向全面小康、迈入现代化?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作出重要部署。着眼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上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重中之重”,这是中央确立的全党工作中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位置,充分突显了“三农”工作的分量。这些年来,在中央出台一系列“三农”政策的持续作用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产品产量跃升至世界前列,实现了从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今年农民增收有望超过1000元,实现“十连快”;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实现“十连增”。中国人靠自己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质的提高。
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乡土中国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但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们强调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是基本国情,农村就是这一基本国情的最大实际;我们说还有1.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绝大部分就在农村。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的原因所在,就是为什么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这口气松不得、这个劲懈不得的原因所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就是希望全党同志看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懂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个道理。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7亿农民的梦想构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样的铿锵语句中,彰显的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的“三农”诉求,蕴含的是中央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今天,惟有着眼全国发展大局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长远问题,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我们整个大局才有保障,各项工作才会比较主动。
35年前,我们的改革从农村起步拉开大幕,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崭新时代。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同样要尊重和激发7亿农民的首创精神,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从现在起距离全面小康目标,只有7年左右的时间。时不我待,任务繁重。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我们就必定能让广袤农村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人民日报》12月26日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