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0985324

在兰州大学在川选调生座谈会上的发言集锦

www.gcdr.gov.cn (2021-07-30) 来源:

李林浠 宜宾市退役军人局移交安置与就业促进科科长

大家好!我叫李林浠,2008年进入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学习,2012年参加选调生考试回到家乡宜宾工作,经乡镇、县人社局、市民政局等多个岗位锻炼,现任宜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与就业促进科科长。在建党百年之际,校领导亲自到四川来看望我们,带来的是牵挂和关怀,也是鼓励和期待。很荣幸能够作为代表发言,借此机会,向母校、向组织汇报几点感悟和体会。

一、从巍巍兰大走向基层乡镇,我始终怀揣感恩之心

感恩母校赋予我情感和力量,感恩组织给予我培养和关心。2008年来自长江之畔一个普通贫困农村家庭的我,怀揣着激动和梦想,也带着贫困独有的敏感和自卑,坐了23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硬座,走向了黄河之滨的兰大。进入兰大,我感受到的是延续百年的严谨学术,是远离喧嚣的宁静致远,是扎根西部的坚守奋斗。兰大的四年,母校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全力帮助我完成学业,教会我“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教会我“做正直之人,行无悔之事”,在我人生中烙下了最深刻的兰大烙印。毕业之际,怀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感恩之心,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到宜宾,来到基层乡镇岗位。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包罗万象,面对的情况复杂多变。在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我从一个贫困大学生变成了一个扶贫人,担任过驻村书记,参与过整村脱贫的攻坚克难,感受过征地拆迁的纷繁复杂,体会过处理突发事件的通宵奋战,也面临过信访人员拿锄头镰刀的情绪过激行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看见昔日贫穷落后的大屋村甩掉贫困村的帽子,爆发“洪荒之力”变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昔日对口帮扶的贫困户摇摇欲坠的土房变成了明亮宽敞的小洋楼时,我感谢自己生命中有这样一段深扎基层,忘我奉献的奋斗时光。

二、从懵懂小白走向业务骨干,我始终坚守责任之道

选调生不仅是一种职业、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无论是在基层乡镇还是机关部门,面对组织的“压担子”,我始终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勤学苦练,提升能力,快速练就“挑担子”的本领。每到一个新岗位,坚持从一名新兵起步,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在涉军工作岗位,我潜下心查阅档案,翻阅法规,带着问题主动向领导同事请教,带着政策主动到窗口接待来访群众,带着真情主动到乡镇走访服务对象。经过一年的沉淀积累,迅速让自己从退役军人工作的门外汉变为业务骨干,成为中坚力量。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成立,我成为全省安置就业系统最年轻的科室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白加黑”,“五加二”,负重前行,加速成长,扛起责任奔跑,方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在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中,作为全国试点,打破常规,用数据共享、信息化的手段为退役军人高质量补缴2.4亿社保,形成宜宾做法全国学习;挖掘培育优秀退役军人创业者、红色基层讲解员代表四川到全国参加大型比赛;形成宜宾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经验、就业创业工作经验、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在全省作经验交流;收获退役军人数面锦旗和数封感谢信。来自上级领导、单位同事和服务对象的肯定,让我备受鼓舞和感动。

三、从稚嫩学生走向青年干部,我始终永葆奋斗之志

工作九年,我时刻不忘兰大“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充分发挥兰大人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孤独的品质,扎根基层,脚踏实地,从简单办文办会到独立筹划大型活动,从学习“会做”工作到独立思考谋划如何“做好”工作,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逐渐成长为勇担时代使命的青年干部,永远奋斗在践行初心使命的道路上。昨天,兰大给予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今天,组织又给予我全省征兵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驻村干部等激励;明天,我将继续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做出更好的成绩,遇见更好的自己。

感谢母校给了我“勤奋、求实、进取”的精神风骨,感谢组织给了我锻炼成长、提升能力的平台。请母校放心,请组织放心,手握伟大复兴的接力棒,我必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砥砺前行、锐意进取,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的力量。


林飘 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处四级主任科员

各位领导、老师好!我叫林飘,是2016级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放射化学专业研究生,2019年通过紧缺专业选调经组织安排到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今天非常感谢领导、老师们能给我这样的机会,也非常荣幸能够作为代表发言,借此机会,向母校、向组织汇报近期感悟和体会。

一、持之以恒,在学习中领悟做事的本领

兰大是“最勤奋、最踏实”的大学。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仔细计划开展实验、积极参加研究生会的工作、锻炼身体充实了我兰大生活的每一天,也为选调生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安全生产工作十分复杂,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千头万绪,新状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些从以前学习和科研里找不到答案,因此必须保持“空杯心态”从头开始学。我从研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开始不断给自己“充电”,积极与领导同事沟通交流加深领悟,向安全生产专家请教寻求解决的方法,从小事做起,在学中干、干中学,在日常文件处理中验证所思所想,在监督检查中锻炼自己的业务本领,不断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升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随着自己经验和能力的增加,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也更能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多个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尽我所能让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二、勇于担当,在历练中增强成事的底气

作为选调生就注定了要乐于奉献,敢于拼搏,吃苦耐劳。不能“顺其自然、一切随缘”,要主动担当作为,主动献计出力,不当旁观者,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项任务。当突发事件出现时,选调生就更应该勇于当担,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新冠疫情,大年初二我主动返岗承担相应工作,努力克服防疫物资不足和自身恐惧心理,积极开展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安全指导服务检查,协调解决企业防疫物资短缺、原料运输、人员返工等问题,对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临时管控措施,有力的保障了企业疫情期间生产安全。那一刻我充分为自己的付出能推动抗疫工作而感到高兴。针对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我积极参与成都市化工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推动化工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信息化管控,运用动态数据监测预警,提高监管执法精准化,为智慧韧性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不忘初心,在小事中推动国家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选调生,必须把个人的志向和党的事业结合起来,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不管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胸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的奋斗。基层是最好的课堂,也是施展才华的大平台,今年下半年,我将要到基层工作历练,面对即将开始的工作我充满期待,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我充满信心。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保持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坚持讲实话、办实事、讲实效,就一定能克服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克服内心的心浮气躁,克服各种问题和挑战。心怀理想,做好每件事、走好每一步,不急于求成,从做好沟通交流开始,多学多做,熟练业务,理清思路,采用小步快跑、积小胜为大胜的办法,务求取得实效。同时做好遭受打击的准备,不被挫折击倒,保持干劲和韧劲,积蓄力量、磨砺品质,敢于奉献。在日常的工作中展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出了兰大的校门,更加认识到“兰大人”三个字的分量,进入到工作岗位,越发体会到“选调生”三个字的责任。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遵循“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真正把母校和组织的关心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始终坚持忠诚、担当、坚守,做到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向俊燃 乐山市苏稽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试用期干部、乐山市中区苏稽镇楠园村副书记

大家好,我是向俊燃,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17级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通过参加四川省2020届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考试,于2020年7月被录用分配至乐山市苏稽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幸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时刻;作为一名兰大学子,我有幸参与了母校110周年校庆这一举校欢腾的盛大典礼;作为一名刚提交转正申请的公务员,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契合党和国家、母校发展的重大节点,生逢其时,何其有幸。一年来,在组织的关怀培育下,我经历了多个岗位的摔打历练,今天,能够见到省委组织部、母校的领导和校友们,我感到万分荣幸,借此机会,我向组织及母校汇报三点感悟和体会。

一、不忘初心,以“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之态扎根基层

回顾母校112年历史,她从不为艰难险阻所困、不为时代风云所羁,始终坚贞不渝地怀抱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之追求,坚守西部,谱写了中国高校与民族同命运、与时代同进步的壮丽篇章。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既是光环,也是压力,我汲取了母校校训“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精神养分,并将其化为奋斗源泉,挥洒在嘉州基层工作中。

2020年8月18日,乐山市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根据组织安排,我于8月22日赶赴受灾一线——犍为县孝姑镇,任乐山市级部门援助犍为县抗洪抢险工作组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及孝姑镇小组组长兼联络员,展开了为期14天的驻点帮扶,全力配合当地政府开展“8.18”特大洪涝灾害灾后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按照省委、市委关于选调生到村任职相关文件要求,自2020年11月2日起,任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楠园村党委副书记。任职至今,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接续贡献力量,先后协助挂牌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并运转盈利,有效推动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禁毒管控、扫黑除恶、环境卫生、森林防火及维稳安全等工作取得实效,全力确保雨季安全度汛,协助完成人口普查、村两委换届、镇党代表选举等。抗洪抢险、到村任职的基层锻炼,让我认识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是基层工作强有力的金钥匙,也让我坚定了为民服务的初心。

二、牢记使命,以“求真务实、苦干实干”之风提升实效

从实验室到办公室,从自习座位到工作岗位,“白纸般”的我能够胜任工作,离不开组织的关怀和母校的培育。在乐山市苏稽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我助力抓好土地保障,协助推进苏稽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期)、苏稽新区大学城(一期)等项目的征地拆迁,配合实施2021年苏稽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协同完成土地出让,积极配合市自然资源局顺利完成苏稽新区SJ(G)-08号地块土地出让工作。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接待首旅集团、四川爱普金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到苏稽新区考察,并在“文旅三会”期间,陪同接待受邀客商。切实做好项目监管,对苏稽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进行质量、安全、进度等的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土地报征、土地出让、项目监管等业务工作让我对行政管理、行政思维有了具体深刻的认识,也筑牢了执政为民信念。

三、砥砺前行,以“乘风破浪、风雨兼程”之势接续奋斗

一年来,在组织的关心支持下,我立足本职工作,主动履职尽责,尽管工作有成效,但仍需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我: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本领还有待深入锤炼,二是沟通协调本领还需不断提高,三是处理复杂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应变本领还要进一步加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请组织和母校放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组织和母校的关心为动力,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为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接续贡献力量,奋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嘉州多古镇,苏稽争翘楚。位于乐山大佛——峨眉山旅游黄金线上的苏稽古镇享有“跷脚牛肉第一镇”“四川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等美誉,真诚期待各位领导到乐山苏稽考察观光、检查指导。


易顺 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业务指导处调研督导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大家好!我叫易顺,很荣幸参加今天的校友座谈会。我于2011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同年8月通过选调到重庆市垫江县工作,2014年3月通过商调回邓小平故里——四川省广安市工作,2017年4月通过推荐到四川省委党校工作。作为一名中国哲学专业的学生,反思应该是日常,追寻理当是常态。毕业以来,从靠近而立之时到接近不惑之年,有彷徨但更有坚定,有失落但更有拼搏,在这个过程中,对自我、对社会、对宇宙也形成了一些粗浅的看法、简陋的认识。借此机会,向母校、向组织作一简要汇报,也借机与各位校友作一简单交流。

一、努力在诚意正心中明立命之本

兰州大学学风有“勤奋”一词,我的理解,便是在不断的追问中寻找存在的意义,认识小我、找寻大我、探究无我,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天地境界。毕业以来,我分别在重庆、四川两个不同省级行政区划,乡镇、县级、省级3个不同行政级别,镇党委、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省委党校4个不同单位,文字秘书、行政秘书、办公室主任、纪委常委、业务科室科长5个不同岗位,搞服务、干工作。一路走来,母校给我的浸润,组织给我的关怀,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把自身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存在才有意义;人只有服从服务于集体国家,存在才有价值;人只有立足于当下实际、立足于岗位实际,存在才有路径。蓦然回首,初心给予了我前行的方向,使命注满了我奋斗的力量。

二、努力在格物致知中寻万物之理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训有“探究真理”一词,我的理解,便是发现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在规律中推动工作开展。毕业以来,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同时要在实践中进行总结、提炼经验;要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古今中外四个维度,来审视所从事的工作,不管在乡镇与群众打交道,还是在纪委与违纪分子打交道,或者在党校与领导干部打交道,心中有全局,工作才有生命;要把握好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形式有不一样,但殊途同归,都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都是为人民服务。展望未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做好工作的题中之义。

三、努力在改革创新中干发展之事

兰州大学校训中有“独树一帜”一词,除原本的自成一家意思外,我的理解,还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岗位,坚持改革创新来推动各项工作。到党校工作后,面对“市级党校勉勉强强、县级党校哭爹喊娘”的窘境,我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的角度,结合《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相关要求,在探索开展县级党校分类建设中当好“打字员”“联络员”“服务员”,主动思考,开拓创新,助力全省党校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激励政策制定,努力提升党校教学培训、科研咨政、师资队伍、校园建设、办学保障水平,努力提升党校办学质量。通过创新,党校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此项改革,不仅成为中组部在全国的10个试点之一,还成为我省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10件大事之一。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中。

这些年来,我始终以一名兰大人为荣,以一名共产党人为傲。在这里,再次感谢母校的关心,感恩组织的厚爱。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兰大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境界靠拢,不负母校的培养,不负组织的厚望。同时,也期盼省委组织部和母校,多关心支持党校工作,多在教学、科研、决策咨询等党校主责主业方面帮助指导,多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齐心协力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欢迎母校各位领导多到天府之国四川来、多到锦官之城成都来、多到四川省委党校来。


张明 达州市渠县三汇镇一级科员

大家好,我叫张明,2018年从兰州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后,很荣幸地成为了选调生中的一员,目前在达州市渠县三汇镇人民政府工作。去年国庆节的时候,我曾特意回母校探望师友,比较遗憾的是,因为疫情影响,没能进入校园,因此前几天接到省委组织部让我参加座谈会的通知时,我的内心非常激动,时隔三年,我能再次和母校的领导和校友们同聚一堂、交流经验。三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收获的过程,借此机会,现将几年来的工作感悟向母校和组织做出如下几点汇报:

一是志高不清高。或许在很多人眼里,选调生是一个光环,是组织部门从优秀的毕业生中千挑万选选出来的。学生气的时代比的是成绩,到工作岗位后,更多的是看能力。习总书记也曾说:伟大来自平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如何放下自己曾经的光环和荣誉,不断适应从学生到选调生这个角色的转换,是我的收获之一。同许多选调生一样,面对理想与现实、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落差,我也一度有过迷茫。我工作的第一站是汇东乡人民政府,是一个没有场镇的小乡,从县城到单位需要接近两个小时,其中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在等船过河。我到单位报到不久,有个同事就说“985又怎样,还不是和我一样,在一个小地方和我拿着相同的工资,做一样的工作。”我并没有驳斥她的言论,作为选调生,我坚信我的选择!平和的心态和激昂的斗志都必不可少,要严格的要求自己,摆正自己的心态,树立为这份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基层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有能力的人很多,大到如何抢险救灾、小到处理邻里纠纷,只有不断深入群众,向优秀的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二是苦干不乱干。基层工作事情杂、责任重、压力大,我们通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去年年初,我开始担任一个非贫困村的第一书记,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维稳,事事要检查,件件要考核。如何做到让领导满意、让群众认可,没有捷径,只有去掉稚气,敢于实践,不怕吃苦。脱贫攻坚、换届选举、防汛抗洪,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场景历历在目。加班是家常便饭,但发牢骚只会消磨意志、浪费时间。就在11日,渠县遭遇十年来的第二大洪水,街道门店、场镇庄稼,大面积被淹没在洪水之下,甚至是群众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凌晨2点多钟,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全县党员干部立即摸排险情、转移群众,全力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接到通知后,我和其他同事迅速投入防洪战斗,冒着大雨挨家挨户敲门叫醒睡梦中的群众,很多群众被同事用皮划艇、冲锋舟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带。在面对腿脚不便、听力不好的独居老人时,我们直接砸开了门锁,将老人背了出来,保证了以人为本;洪水退去的时候,我们又轮班清扫淤泥、不分昼夜,真正地做到了“水进人退、水退人进”。“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群众面带微笑向我们竖起大拇指,那种从工作中得到的肯定和成就感,都会让我觉得付出是值得的。抛开选调生的身份来讲,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就应该趁年轻,趁有干事创业的拼劲,苦干肯干,把事业当做一种修行来经营,守好土、尽好责。

三是坚强不逞强。单位不同于学校,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难以沟通而争吵,可能会被误解而受冷遇,可能人际关系处理技巧不够而碰壁,这都需要我们坚强面对,从多方找原因,克服不足之处。毕业答辩的时候,我和恩师交流了几句,他得知我选择基层选调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今后工作了,一定要做到肚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效率高一点、嘴巴甜一点。”如今,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别人对我有过误解、有过嘲讽、有过冷遇,但当我为群众宣传一次政策、争取一次低保、打扫一次院落的时候,群众反馈给我的一张张笑脸,就是我扎根于这片土地的强大动力。

兰州大学校歌里有句歌词“大时代的担子紧压在两肩,乘长风冲上青天,望一眼卷世的狂澜。”乡村振兴的战斗已经打响,新时代的使命也落在了我们年轻一代的双肩,我们必须继续向前,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践行兰大“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扎根西部、扎根基层,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职尽责,唯有奋斗和奉献,方能不负母校和组织的培养!


张志君 共青团省委基层组织建设部部长、一级调研员

大家好!我是张志君,200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后作为选调生到四川巴中工作,现任团省委基层组织建设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讲,青年人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从大西北到大西南,从秉承“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兰州大学来到拥有“蓬勃发展态势”的四川基层,我深刻感到,追逐人生的梦想,只有在正确方向上自强不息多奋斗,才能如米苔花静开放。在今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下面,我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中走过的“三条路”,向母校、向组织汇报几点感悟和体会。

一是在从革命老区到高原藏区的“扶贫路”上锤炼意志力。我先后选择到贫穷落后的革命老区巴中和条件具体的高原藏区巴塘工作,不是一时意气用事,而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这个选择,源自于学校期间到兰州榆中北山区的社会实践让我明确了到基层工作的意愿;这个选择,源自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从甘肃武威到兰大求学、再到巴蜀工作,可以说,甘肃的水土哺育了我的成长,兰大的精神涵养了我的品格,四川的环境造就了我的发展。2005年的这个时候,在成都参加完选调生岗前培训到巴中报到,12个小时的大巴、全城只有一个红绿灯,我的心都凉了。面对语言不通、交流不畅、习惯不同等诸多困难,巴中以革命老区特有的淳朴、热情与包容,让我能够快速融入。组织部领导没有安排我到乡镇、发改委领导提醒我边工作边考研、同事们邀约“单身汉”到家吃饭......一言一行、一点一滴,让我不再犹豫、留了下来,无以回报,唯有努力。在团省委工作后,解决家庭两地分居不到半年,我就到巴塘县挂职,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接受锻炼。凭借着那么一股子气,克服缺氧失眠、水土不服的生理难关,跨越背井离乡、抛家别子的心理障碍,忍受父亲病故、妻子住院的情感煎熬,坚守岗位、不当逃兵,圆满完成了组织交办的任务,个人也获得全省2018年脱贫攻坚奖。巴塘高原藏区作为工作中最艰苦的一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力。

二是在从大学生到机关干部的“求知路”上增强坚忍力。“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文化,使我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不同岗位的要求和日新月异的发展,促使我主动去学习研究。大学期间我主修社会学,工作第一站是发改委,专业领域跨度很大。在工作中我不仅学习到了经济分析、项目投资等知识,还通过编制十一五规划全面了解全市情况。组织厚爱,后来又从发改委到中省市组织部研究室从事政策研究和文字工作,这都是“逼迫”我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这一系列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持续自我学习、自强不息,才能做到独树一帜、独当一面。在巴中工作期间,母校的老师推介我到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社会工作专业深造学习,在组织的支持下我圆满完成学业并获社会工作硕士学位,这也进一步支撑我到共青团的岗位上工作。作为一名县处级干部,在加强个人学习提升的同时,我努力学习传帮带,带好队伍建设,形成了“扎实做日常工作、敢于做创新工作、善于啃硬骨头”的部门文化。在抓学习、带队伍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目前从事的青年工作也是一项教育事业,我要把母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践行在工作中,读好有字之书,读懂无字之书。

三是在从党政干部到群团干部的“奋斗路”上磨练自制力。2010年9月,通过“公选”,我到团的岗位为党做青年工作。从有钱的发改委、有权的组织部到没钱没权的团组织,从不求人到四处求人,“失落感”让我有了更多地辩证思考:年轻干部就是要在“热”的时候“冷一冷”,在心理上当热锅上的蚂蚁、接烫手的洋芋,练一练守清贫、耐寂寞的心境,学一学联系群众、服务青年的方法。所以,我在工作中时刻告诫自己,要磨练自制力、不断充实自己。作为共青团改革前的最后一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启动了被团中央评价为“走在了团中央前面”的“志愿四川”平台建设,制度化、常态化的探索也完全契合省委书记彭清华对志愿服务的要求。作为改革后的基层组织建设部第一任部长,我立志当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投入极大精力抓基础工作,首次摸清全省每一个团组织、每一个团员的具体信息,每年按时完成全省近100万毕业生团员的关系转接工作;充分利用在组织部、发改委工作积累的经验,探索开展依托物业公司成立住宅小区团支部,着力破解“靠单纯的单位团建已不能适应城市青年聚集的特点”难题。2020年,我省基层组织团建工作获得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2次肯定性签批和其他书记4次肯定性签批,并在《全团要讯》向全团推广。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深刻感受到,要清醒地认识自己,时常躬身自省,用“虽饮贪泉心不回”的自制力提升自己、成全自己。

16年的工作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四川的性格,如字本身,“四”字体现包与容、“川”字展现开与放。回望自己一路走来的成长,得益于兰大“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精神的熏陶塑造,得益于四川清正的发展环境、多元的人才政策、组织的关怀培养。下一步,我将坚守初心与使命,把组织的关心和母校的培育转化为工作的热情和动力,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在开放包容的巴蜀大地上自强不息多奋斗、如米苔花静开放,不负组织培养、不负成长沃土、不负时代使命!


赵银 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副镇长

大家好!我是赵银,201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2019年通过急需紧缺专业选调到广元市工作,现任木门镇副镇长。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毕业参加工作已经2年,作为曾经的组工干部和兰大学子,此刻见到省委组织部、母校的领导和校友们,心中倍受鼓舞与感动。这2年中,我分别在村、乡镇、县级部门等多个岗位进行轮岗锻炼,所负责帮扶的松浪村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的信任、同事的帮忙和自身的努力下,我在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借此机会,结合我自身经历和工作经验,简单谈一谈我们作为选调生干部,应该怎么看,怎么干,谈4点体会与认识。

一要有点志向。奋斗过程是一场人生的大历练,要胸怀全局、放眼长远,把姿态放低、把态度摆正、把工作做实,树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精神,始终保持对认识问题中一种清醒的判断力,思考决策中一种果断的决策力,实际行动中一种坚定的执行力,规范自身中一种强烈的自控力,对分内之事尽职尽责,对突发之事挺身而出,做好个人的人生规划,找准自身发光发热点,在工作中既有统筹又有专攻,既要固本又能创新,既不出错又能出彩,厚积薄发,“破冰”成长!

二要有点精神。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可以是一种信仰、一种责任和一种追求。而我们是“最有骨气、最有韧劲”的兰大人,我们是“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兰大人,这已镌刻在每位兰大人的灵魂深处。年轻干部不仅要朝气蓬勃的精气神,还应该有崇高的远大理想,要有点抱负、有点硬气、有点斗争精神,敢于较真碰硬,不工于设计自我、不去做表面文章、不奉行好人主义、不一味明哲保身。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希望,不能做明哲保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要做胸怀坦荡、心底无私的改造者,任何时候都敢于讲真话,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要不断打破思想上的“禁锢”,实现行动上的“突围”。

三要有点敬畏。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在利益面前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事业面前保持一颗奋斗心,在权力面前保持一颗敬畏心。不善始者不善终,年轻干部慎始慎初尤其重要。偶尔看到新闻报道,一些90后的年轻干部,因为贪污受贿,最终锒铛入狱,毁了自己的前途,也毁了如梦一样的青春。在替他们惋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以此为鉴,时刻警醒自己,要敬畏法律纪律,守住底线,不碰红线,遵规守纪,善始善终。我们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饱含着母校的教育教诲,饱含着组织的关心培养,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步,过好每一关。

四要有点生活。工作是水,生活是酒,水会决定酒的品质,但生活要过得像酒一样,不能像水一样没有味道。追梦路上我们应该用汗水浇灌鲜花,工作与生活从来都不是对立的,我们不能以个人生活为借口糊弄工作,也不能以工作忙碌为理由遗失生活的乐趣;我们既可以挑灯夜战加班工作,也可以“吃着火锅唱着歌”。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经营好个人的家庭生活,工作之余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家人,三五好友聚聚谈谈人生,收获生活中点点滴滴小确幸。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全面开局,现代化征程全面起步,“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两个五年”交接,站在新时代的崭新起点,作为党员干部肩负着艰巨的历史责任和重要的发展任务。请母校放心,不管是从前、现在还是未来,我始终都以母校为荣,我将谨记兰大“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无怨无悔;请组织放心,我将坚守初心使命,把组织的关心和母校的培育转化为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沉下心来、扎下根去,向前面的人看齐,一步步成为后面的人学习的标杆,为新时代治蜀兴川事业再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各位领导、各位校友,希望大家有时间常来木门调研指导,品好茶,赏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