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县地处高原藏区,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之一,又是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社会发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群众接受教育愿望较弱。为防止贫困群众从暂时贫困走向代际贫困,雅江县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为重为先办好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
一、廓清思想迷雾,接受“雨露”洗礼
雅江与全国藏区一样,虽然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一步跨千年”,但长期以来受民风民俗的影响所形成的的宗教文化、传统观念仍深深地束缚着广大农牧民群众,“进寺庙而不进学堂”“寺庙即学堂”成为惯性现象,如何让农牧民主动送子女入学是摆在
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宣讲。通过集中宣讲、入户宣讲、个别宣讲让群众知晓国家政策法规,通过干部宣讲、结对宣讲、教师宣讲让群众认可国家政策法规,通过法律宣讲、政策宣讲、主题宣讲让群众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对比。组织通过接受教育改变命运造福家庭的身边事例和送子女进寺庙耽误前程连累家庭的典型事例,以现身说法的方式给群众以强烈的冲击感和真实感教育引导群众主动送子女入学。成效。2015年9月,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一期工程建成招生时,计划招生600人,结果一下涌来了962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截至目前,已解决全县53个贫困村、243户贫困户、1168名贫困户子女在内的17乡镇、2700多名城乡学生“上学难”问题,实现了贫困家庭无一名适龄儿童(少年)因贫辍学。
二、使出洪荒之力,撕掉“落后”标签
在全县教育基础设施长期落后,教育投入捉襟见肘面前,雅江县坚持认为“越穷的地方越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集全县之力,汇各方资源,克服重重困难,把建好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扶贫战略思想的具体实践。硬件。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于2017年9月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84亿元,占地229.5亩,可容纳学生4500名,不仅是甘孜州第一个教育园区,更是集幼儿园到初中“一体化”的大型教育园区,与内地相差无几。软件。在教学队伍上抓补充,共有教师117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75人),仅2017年以来招聘引进教师就达19名;在教学方式上重实际,采取藏、汉、英三语教学模式,让雅江学生既不丢传统文化,又能学到先进知识;在教学能力上强提升,常态化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同时积极选派教师到宜宾等帮扶地区(单位)跟岗学习;在教学资源上求共享,与成都七中等知名学校对接,通过远程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保障。2017年10月,雅江县高分数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为确保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高效有序运转,切实发挥贫困代际的阻断作用,依法保障并逐步提高了教师待遇,构建了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城乡教师交流机制、优秀教师奖励机制,落实了各项惠师惠生政策。
三、抓实配套功能,用心“播种”未来
建好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是雅江县对“放羊娃循环论”的痛定思痛。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已经建成,配套服务跟进刻不容缓。设施。抓紧实施了县城至呷拉新区快速通道、育才路、自来水厂、廉租房等各类配套项目,保障了呷拉教育集中办学区的功能需求。文化。在抓好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的同时,把重点放到文化育人上,将“水润其根,雅致未来”的校园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引导学生心怀感恩、努力学习、回报家乡、报效祖国,努力书写“雅融德才传薪火,江汇品学流天地”的大写人生。环境。优化园区周边交通秩序,定期不定期开展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群防群治,为学生提供优良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