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县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着眼建强基层组织、党员队伍,筑牢堡垒,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启动“乡村分类转化提升行动”,夯实组织基础。在乡村自查定级的基础上,组建4个工作组赴21个乡镇(场)88个村(社区、分场)进行情况摸排,对标州委认定标准,初步确定1个后进乡、8个后进村。采取“县内现场观摩+德阳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21名党务副书记赴德阳学习强乡兴村战略,同时组织36名党务副书记、组织委员到麦尔玛镇、查理乡现场观摩“软乡弱村”集中整顿工作成效,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建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基层组织基础。
加强党员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以谈心谈话、党员“思想体检”等为切入点,全覆盖开展谈心谈话525人次,查摆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好、组织纪律性不强等方面问题63个,制定整顿措施112条,准确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阿坝县农村党员、干部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五要十五不准”行为规范》,签订承诺书2317份,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党规党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行为规范等作为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班子会议的重要学习内容,建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党员干部思想基础。
强化党员发展管理,抓好队伍建设。实施发展党员“源头行动”计划,截至5月19日,全县农牧民党员1839名,占44.77%,其中少数民族1814名,占农牧民党员总数的98.64%。建立党内关爱帮扶长效机制,常态推进贫困党员定期慰问、死亡党员家属慰问、灾病党员临时救助三项活动,2018年至今,累计慰问“三老”人员、农村贫困党员1582人次,发放慰问金89.42万元。常态推进不合格党员处置和失联党员处置工作,劝退7名有不合格党员表现形式的农牧民党员,对7名失联党员给予停止党籍2年的处置决定,建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党员干部队伍。
组建临时党组织,推动党组织覆盖。按照“群众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原则,结合群众外出生产生活实际,多方式、多渠道地将阵地前移,组建药山临时党支部44个、确定党员干部联络员114名,建立乡村留守党员干部服务队75个,将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药山远牧点。临时党支部利用闲暇时间组织支部成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职业技术、疾病防治知识等,为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做到维护药山秩序和安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