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时期以来,在参加各类乡镇调研基层党建工作中,了解到乡镇干部的一些思想动态。总体上讲:广大乡镇干部在贯彻中央、省委的方针政策上是坚定的,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不含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忘我奋进,展现出了基层干部的风采。但是,由于当前工作任务繁重,要求创新出彩多,跟踪问责与褒扬不匹配等因素,一些乡镇干部出现疲惫、急躁、委屈、失落、懈怠、甚至不愿继续任领导职务等现象,本文归纳为“六大压力下的焦虑”,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现将了解到的情况梳理报告如下:
一、“发展”压力大的焦虑
一是较大的发展目标与乡镇财权不匹配。乡镇承担着与其财力极不相匹配的事权,“责任在基层,钱包在上级”,造成乡镇硬性上项目,任务完成了,面子挣到了,债务却留下了,矛盾积累了,乡镇干部又进入到化解上访维稳的高压中;二是工作量大要求高。各部门都要求搞创新,打造示范点,一部门一特色,一工作一亮点,软件系统种类多、要求多,乡镇工作应接不暇;三是考核指标与发展实际不符。简单化划分任务,如固投、招商引资等考核指标逐年递增,部分指标与当地实际严重不符,而有些上级部门又疏于指导。意识形态、党风廉政、信访维稳、安全生产、脱贫攻坚、项目投资、环境保护等单项考核又是一票否决,乡镇干部高压之弦紧而又紧,不敢懈怠;四是脱贫工作任务重、管理乱、无用功多。
二、“治理”压力大的焦虑
一是乡镇治理手段缺失。乡镇人权、财权、物权有限,在激励、关心关爱干部上缺乏抓手,一些干部滋生干好干差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不干少干少担责思想;二是“千斤重担二人担”局面。各项责任均压在党委书记和镇长头上,开会必须“一把手”参加,领导视察要“一把手”陪同汇报,维稳处突要“一把手”亲临化解,造成副职责任真空;三是乡镇发展实际与期望差距大。建设发展好乡镇意愿强烈,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保障”压力大的焦虑
一是正常的工作经费保障不到位。如部分政策调整后,乡镇参加各类会议、培训、干部挂职、监察陪护、事事“留痕迹”等费用均要乡镇全部承担,财政预算经费远远不能满足;二是乡镇补贴问题,个别乡镇未享受到乡镇补贴、乡镇干部下村无补贴,基本工作开展无保障;三是项目配套资金不落实。农民自筹难,乡镇不敢做事,做不起事。同时,易诱发不稳定因素;四是私车公用。不能报销费用,是当前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干部面临的问题;五是乡镇抓脱贫攻坚工作的专项经费无预算。
四、“责任”压力大的焦虑
一是乡镇权力有限责任无限。如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信访维稳等,部分上级部门片面理解“属地原则”,倒逼权责不对称的乡镇担责;二是责任层层下压。部分上级部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将本应由上级部门承担的责任下达给乡镇,被问责大多是乡镇,致使部分乡镇领导不堪重负,精神压力过大,存在打退堂鼓现象;三是容错机制不健全。发展必然会有成功有失败,当前容错机制不健全,保护干部力度不够,造成乡镇不敢放手干事,乡镇干部干事热情消退。
五、“生活”压力大的焦虑
一是收入付出不对等。部分乡镇干部长期加班,基本无周末,未能获得相应补助报酬,养家糊口压力大;二是乡镇干部平时工作压力大、强度高,部分干部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三是工作挤占生活时间多,照顾家庭父母小孩时间少,夫妻团聚少,特别是女干部家庭压力剧增。
六、“成长”压力大的焦虑
一是有随时可能被问责处理的压力。年轻干部成长意愿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千方百计挤向省、市、县级机关部门;二是基层干部成长过程中容错纠错不足,导致干部还未成长起来就被“处理”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一旦不稳,国家就会左“晃”右“荡”、举步维艰。乡镇是党在基层工作的基础,担负着发展一方经济、服务一方群众、稳定一方社会的重要职责,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环节。当前,党中央、省委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军民融合发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大政方针直接惠及县乡村。我们既要看到机遇,更要感到危机,要坚定以发展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来促进发展思路,牢牢抓住机构改革、乡镇整合契机和国家政策红利,不脱离实际、不急于求成,也不听天由命、无所作为,一步步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和作风,逐步破解当前乡镇工作的一些难点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粗浅的提出了一些想法,供上级在决策时参考。
(一)积极探索政策
一是理顺权责关系。破除单纯以“属地管理”等单一方式将责任推至乡镇这一难题,根据法律政策规定重新界定乡镇权责,该部门的必须担责;二是出台更好地激励机制。建立政策激励、经济激励,有效解决干部加班补助、下村补贴等实际具体问题,调动干部积极性;三是畅通流动渠道。建立乡镇干部有序流动机制,解决乡镇干部回城难问题。
(二)坚强组织保障
一是为基层减负。统筹上级部门各项检查、科学确定考核目标,更加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留足时间精力让干部抽出身来做好工作;二是为干部减压。将容错纠错机制的作用发挥出来,妥善处理“试错”与“犯错”问题,真正做到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三是为干部助力。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大胆破格提拔使用年轻干部和起用受处分干部,让基层干部有盼头,同时鲜明用人导向,探索引进高层次人才到乡镇挂职锻炼,发挥作用。
(三)坚持正面引导
一是正确导向。建立健全有效宣传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二是教育引导。在化解矛盾和凝聚力量上下功夫,让基层干部聚精会神搞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典型选树。要与争先创优、主题教育活动相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干部向先进学习,逐步形成浓厚氛围。
以上,有无不妥之处,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