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39150897

蓬溪县常乐镇拱市联村党委书记蒋乙嘉:“家乡需要我,我就回来了”

www.gcdr.gov.cn (2019-01-28) 来源:四川日报

编者按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省各级党组织积极想法子、找路子、搭台子,吸引一大批有市场眼光、开拓精神、发展潜力的优秀农民工回归家乡、创业兴业。他们中,有脱贫奔康带头人,有乡村发展“领头雁”,也有基层治理探索者。即日起,本报推出“引凤归巢 强基固本”栏目,展示他们回乡带头致富、夯实基层基础的先进事迹和风采,吸引更多优秀农民工投身乡村振兴热潮。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林凌

刚跟村干部开完会安排近期工作,蓬溪县常乐镇拱市联村党委书记蒋乙嘉踩着一双解放鞋,几乎是一路小跑到正在开挖的虾塘边。这是村里今年打造的新项目。

“书记来了呀。”大伙儿热情地打着招呼。从靠天吃饭的“旱山村”到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拱市村的巨变,离不开这个自称“农民工出身”的党委书记。

从2007年返乡,蒋乙嘉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一干就是12年。他说,“家乡需要我,我就回来了。”

帮助村民致富带来成就感

1月27日,周日,细雨中拱市村仍迎来不少游客。2018年,村里游客达6万人次。换作以前,没有一个村民会想到有这样一天。

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土地撂荒、农业产业几乎为零……2007年回乡,家乡的贫穷深深刺痛了蒋乙嘉。那时,这个当过火车搬运工、做过小买卖、开过洗煤场、经营过食品和物流配送的退伍军人已积累千万家产。“故土难离,为改变家乡出力,我就回来了。”刚忙完村上春晚的蒋乙嘉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腰,对记者说。

蒋乙嘉先后出资2000余万元,用尽自己的全部积蓄,修建村文化中心、办公大楼,新建通村公路、环山公路、生产便道,让拱市村户户通上水泥路、自来水、天然气。为改变“靠天攒”“望天收”,他还出资启动农田水利工程改造。

“没有产业,就没有‘造血’功能。”蒋乙嘉请来专家把脉,村里特色种养业的发展规划日渐清晰:三七、千叶佛莲、桃子、柑橘、生态黑猪、稻田鱼蟹……把更多村民发动起来,拱市村还创办农业公司,成立合作社,建立“公司+农户+合作社”三方利益联结机制。

“那时候真是一天一个变化。”蒋乙嘉回忆,山下,莲花迎风摇曳,稻田鱼虾穿梭;山上,千亩经济苗木花果飘香;林下,套种的金薯、蔬菜、黄豆、花生果实饱满……村民腰包渐鼓,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2300余元提升到2017年的1.6万余元。

“要说没有一点成就感,那是假的。”蒋乙嘉颇感自豪。

乡村振兴是发展大机遇

2015年,蒋乙嘉从拱市村党支部书记被推选为拱市联村党委书记。如何更好发展乡村,成为他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蒋乙嘉说自己现场聆听报告时“巴巴掌都拍红了”,“这是一个发展大机遇,从拱市村来看,我们倡导的农副产品、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三驾马车’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走在即将完工的虾塘边,蒋乙嘉两眼放光。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在他看来,村里产业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千叶佛莲、三七、柚子到即将投用的虾塘,这是农产品的丰富,同时也为乡村旅游提供看点。当天,在村里的乡村艺术品收藏馆,记者看到游客络绎不绝,12户精心打造的民宿也有游客在咨询了解。作为今年的主打项目之一,农耕文明大观园主体建筑已完工,预计“五一”小长假开始接待游客。

“乡村振兴,人是关键。”蒋乙嘉多次说到类似观点。在拱市村发展过程中,超过百余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其中,29名种养大户先后担任技术带头人,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36名人才先后被培养为技术带头人。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人才。蒋乙嘉发出邀请:“不少农民工兄弟有技术、有经验,对家乡也有感情。现在家乡需要你们,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