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达川区第四届安仁柚采摘节开幕当天,就吸引了3万多名游客,销售了200多吨柚果,安仁柚跃身成为安仁人的“摇钱树”。乡党委书记赵四方高兴地说:“全乡发展了7000多亩安仁柚,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不仅是安仁,特色产业已成为达川区助推9.3万人脱贫攻坚的拿手好戏。
□杨辉 陈小平 本报记者 徐莉莎
基础课 建好脱贫路
安仁乡距离达川城区32公里,曾是该区出了名的“穷乡”。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商招不来,资引不到,全乡2052名贫困群众的脱贫增收成了难题。
一些企业看中当地特色水果安仁柚的市场前景,可考察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就是没有留下一个。后来才弄清楚主要问题出在交通上:路不好,企业担心柚子收了运不出去。
全力改善基础设施,达川区围绕特色农业产业,路随产业修,在东、西、南三大片产业区建成12条191公里产业路,新建和硬化农村公路1万余公里。
路一通,企业不请自来。随着直通城区的产业大道的开工建设,达州市春茵农业有限公司主动上门对接,投资建起了600亩安仁柚示范园,培育挂果期短的新品种,研发柚子茶、柚子酒等产品,并举办安仁柚采摘节。
今年,安仁乡五通庙村70岁的周贤良,家里柚子卖了4000多元,在园区打工挣了8000多元,脱了贫摘了“帽”。
受益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被誉为达川区农业特色产业“五朵金花”的乌梅、青花椒等特色产业也迎来了大发展。
“100%的乡镇、100%的建制村和98.5%的村民小组通水泥(油)路,助推沿线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5%。”达州市委常委、达川区委书记许国斌说。
提升课 龙头企业进村
达川区是全国产粮大区,同时也是生猪调出大区。每年生猪出栏量都稳定在85万头左右,调出生猪达30万头。
近年来由于大多数养殖户仍然采取粗放的传统方式养殖生猪,不仅环保问题突出,还受到了饲料、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出栏量出现下滑趋势。
只有引进现代化的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养殖,才能实现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达川区利用生猪产业方面积累的优势,引进了四川省丽天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可持续循环发展项目。
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这个项目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能够推动全区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更为重要的是项目投产后能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带动5000户农户增收。
因此,达川区给足了企业优惠政策,但也有条件:一是环评必须合规;二是用工必须优先聘用贫困户。截至目前,该项目3个养殖小区已建成投产,300余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
如今,引进涉农企业优先聘用贫困户,已成为达川区招商引资的一条“不成文规定”。去年,该区涉农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余户增收超过1000万元。
竞争课 好米也要吆喝
今秋新米上市,稻谷价格出现了小幅回落。每公斤跌两毛钱,对于每年要收几千公斤稻谷的村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搁往年,达川区米城乡吴家营村贫困户王成早就坐不住了。而今年,他却很沉得住气,“无论市价跌多少,我家的米还是要卖8块钱一斤。”
王成如此“硬气”,是因为他年初已与企业签了协议。这得益于米城大米的名号——晚清时曾作为贡米进献宫廷,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过去,因缺乏品牌意识不包装,再加上信息不透明,米城大米在市场上的价格和普通大米区别不大。去年达川区同吴家营村的帮扶单位成都体育学院合作精选符合运动员食用标准的优质大米做成“运动员专供米”,直接在电商平台上销售,一时之间供不应求。
近年来,达川区实施了特色农产品品牌扶持计划,为符合条件的特色农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带动相关扶贫产业竞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