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汉县针对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从优政策、聚人才、提素能、重激励等方面着手,调动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活力,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乡土”保障。
注重政策支撑,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先后研究出台《宣汉县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从项目支持、财政支持、用地用电用水保障、工商税收、金融信贷保险、品牌创建等方面为乡土人才提供政策优惠。县财政预算10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专合组织、种粮大户和创业能人等创新创业。2016年,成功引进“杂交构树与蜀宣花牛种养结合”示范项目,总投资6.15亿元,建立起优良品种科研培育、饲料加工、屠宰销售及观光体验的全产业链。
注重分类整编,让乡土人才抱团发展。紧扣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区分片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并按技术等级、行业类别、学历学位、实绩贡献等方面,指导重点乡镇建立完善乡土人才数据库。将“散兵游勇”进行“收编整编”,组织成立种植、养殖、营销等专业合作社709个、行业综合协会4个,引导拥有一定资金、掌握一定技能、熟知市场营销的农村人才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32个、投资农业开发项目26个、发展农业示范区24个,实现人才实力与产业效益最大化。
注重因材施训,让乡土人才有力而为。实施“乡土人才轮训计划”,以“1+10+N”党员群众教育培训模式为载体(以县委党校为中心、10个镇村干校为补充,若干个农民夜校为基础的教育培训模式),从硬件设备、软件教材、培训师资等多方入手,集中院校合作、产业基地优质资源,建优建强农民夜校,分地域分专题组织“土专家”“田秀才”到农民夜校参加学习培训,帮助能力素质快速提升。截止目前,全县共建立491所农民夜校,开展各类培训7800余场次,受训群众40余万人次。
注重正面激励,让乡土人才有为有位。实行优秀乡土人才重点联系制度,将思想素质好、致富本领高、带富能力强的71名农村实用人才优先发展为共产党员,其中18名列为村级组织负责人后备人选递进培养对象。2016年村级组织换届之时,优先选优配强66个贫困及软弱涣散村的党支部书记,其中新充实37名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回引7名在外优秀党员担任贫困村支部书记。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奖”,重点表彰了6项农村实用科学技术与2名农村科技人员。大力宣传“药材能人”杨昌林、“带富书记”李永太、“米岩花海”符纯珍等乡土人才先进事迹、成功经验,增强自我认同度和社会影响力。
(宣汉县委组织部 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