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4026740

宣汉县“1+10+N”模式 破解基层人才荒

www.gcdr.gov.cn (2017-09-19) 来源:四川组工网

宣汉县坚持把提升“组织引、党员带、群众跟”的能力水平作为破解基层人才荒、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通过推行以县委党校为中心、10个中心场镇“镇村干校”为补充、492个行政村“农民夜校”为基础的“1+10+N”党员群众教育培训新模式,培育了大批“扶贫先锋”“带富先锋”“奔康先锋”,为脱贫攻坚注入源源后劲。

因地制宜,密织三级培训网络。建立健全“县委党校+镇村干校+农民夜校”三级培训网络,构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培训工作格局。一是建优建强县委党校。坚持党校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核心地位,不断优化党校班子,配套高端教学设备,持续引进硕博人才,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全面提升县委党校软、硬实力,着力打造脱贫攻坚的“智库摇篮”。二是延伸建立“镇村干校”。依托“2+8”城镇体系建设,在南坝镇、天生镇等10个中心场镇建立“镇村干校”。采取“党校分校”模式进行管理,统一办学风格、统一师资力量、统一教学管理、统一考核评估,促进优秀教学资源向基层延伸。三是全域开办“农民夜校”。在全面更新村(社区)远程教育站点设备的基础上,在492个行政村全覆盖建立“农民夜校”,并在全县54个乡镇升级建设1个“农民夜校”中心校来加强对辖区各夜校的统筹指导,推动夜校培训迈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迹。

因材施教,推行三级培训模式。立足不同层次学员实际需求,将党政领导、镇村干部、党员群众划分为“三类群体”,针对性开展轮训。一是县委党校主要培训党政领导。在县委党校强力推行“县委常委轮流到党校授课”制度,适时邀请院校名师开办“领导干部读书班”,坚持每月举办1—2期科级领导、后备干部主题培训班。目前已开办新任副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等培训5期800余人次。二是镇村干校主要培训镇村干部。在镇村干校采取“党校分校”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党校教师专题辅导、学区内党委书记轮流上党课、清华课堂在线研讨、脱贫一线现场观摩等教学模式,坚持每年举办不少于2期、每期不少于2天的镇村干部轮训班。自镇村干校开办以来共开班培训30期、3500余人次,全面完成第一轮镇村干部全覆盖轮训。三是农民夜校主要培训党员群众。在农民夜校个性化开办“夜校+道德讲堂+产业基地+农村电商+远程教育+乡村喇叭” “5+”课堂,坚持每月开展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的党员群众轮训。目前共开展夜校培训8800余场次,26.5万人次。其中道德讲堂1800余场次、产业培训2000余场次、农村电商1200余场次、远程教育800余场次。

因势利导,培育三大干事先锋。着眼全县扶贫大局,立足不同岗位学员工作性质,教育引导广大党党员干部群众投身脱贫攻坚战役,争当干事先锋。一是引导党政领导争当扶贫先锋。以培养造就创新型扶贫领导干部为重点,科学设置党性修养、法纪教育、扶贫政策、现代知识教育等培训内容,着力提升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善谋能干的领导水平。今年以来,在各级领导干部的把脉指导下,探索出了“农村按揭房”“牛寄养”“第一书记为贫困村代言”等20余种创新做法,先后帮助群众实施产业项目1万余个、解决实际困难3.7万余件。二是引导镇村干部争当带富先锋。在突出基层治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公民道德教育培训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学区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个性化增设乡村旅游、种养殖技能等课程,着力提升基层一线干部的农村工作水平和带富能力。通过教育培训,130余名党员干部找准了致富路径,发展产业项目320余个,带领7800余户困难群众增收。三是引导党员群众争当奔康先锋。在常态化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坚持把开展“诚信、守法、感恩”公民道德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树牢诚信、守法、感恩意识,鼓励支持学员自主兴办专合组织、发展产业,在脱贫路上全力以赴、主动作为。目前,8500余户贫困户走上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之路,脱贫奔康步伐有效提速。

(宣汉县委组织部 柒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