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人数: 144029974

四川荣县:“三课”梯度精准培育乡土人才

www.gcdr.gov.cn (2017-09-06) 来源:四川组工网

长期以来,部门各自为政,粗放式、大水漫灌式的乡土人才培育,培训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对乡土人才成长促进作用不明显,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不协调,没有起到人才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作用。近年来,四川荣县把“人才强县”战略作为撬动全县经济社会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杠杆”,把充分发掘乡土人才潜力,激活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作为人才培育的重头戏,将乡土人才分层分类管理,分别建立县、乡、村三级乡土人才库,县级库管理领军型的农村能人,乡镇库管理中坚型的农村人才,村级库管理基础型的农村人才,并针对不同层次的乡土人才采取不同的培育方式,创新“三课“围绕产业发展对人才分层分类实施精准滴灌,使乡土人才逐渐成长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助推器”和“领头雁”。

讲好公开课,助劳动力素质提升。丰富农民夜校教学模式,选树并组织致富能手、技术能手在村民大会、田间地头等现身说法,讲述致富经验,讲解种养技术。拓展农民夜校教学功能,鼓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等课后与村、组、农民家庭户结对子,加强利益联结与日常联系,“面对面”“手把手”开展田间指导,全面落实生产作业规范,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生产。今年以来全县296个农民夜校共组织致富能手、技术能手现身说法讲解种养成技术3000余次,受训人数达8万余人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与村、组、户结对子20000余对,发挥乡土优秀人才示范带动、邻里相教的作用,有效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科学种养技能。

上好必修课,助田园人才提能增效。针对各镇各村优势产业的不同,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短板,聚焦乡土人才发展所需所缺,整合各部门资源,将农口部门优秀专家、金融经济专业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农村致富能力、技术能手、经纪人等“土专家”“田秀才”纳入县新型农民职业学校、县农业技术广播学校和农民夜校“师资库”,为田园人才提供一揽子集成式综合提升服务。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推出“菜单式课堂”,分别设置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技术讲座、生物病虫害防治、农村电商、农村金融、“三品一标”打造专题讲座等多项系统提升产业质效的必修课程,把课堂搬到产业点,推动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生态绿色发展。今年以来共组织农口部门优秀专家、金融经济专业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农村致富能力、技术能手、经纪人等“土专家”“田秀才”约600人次进入县型农民职业学校、县农业技术广播学校和“农民夜校”授课,有效提升了田园人才思维意识、技能技术、市场理念,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开好进修课,助农村能人拓展提高。送出去、请进来,助推农村能人境界格局、知识视野和能力提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突破。遴选农业企业负责人、农业技术人才、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村级组织负责人纳入“玉章精英堂”培训对象送培高校系统提升。今年以来,组织农业技术人才、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村级组织负责人等约90人次到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开展为期7-10天的“农业农村改革”“农旅融合”“成渝产业配套”“企业家创新培训”等高端培训。邀请浙江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教授,围绕全县“三带七基地二十一园”产业发展,聚焦蔬菜、水果、茶叶、油茶、生猪、牛羊等重点优势产业,聚力传统农庄、农场、合作社向“田园综合体”转型,依托“专家沙龙”、县委党校、新型职业农民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对农业企业负责人、农业技术人才、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村级组织负责人,开设“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农旅融合”等综合性课程,传授先进农业技术、传播现代农业发展先进理念。今年以来共邀请浙江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教授10人次来荣考察调研农业发展,讲授现代农业技术与理念,并现场指导农业生产。

“三课”遵循乡土人才成长规律,精准培育,增强了乡土人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有力促进了我县“三带七基地二十一园”农业产业发展。2016年底,已建成10个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的生猪、茶叶、黑山羊种养殖基地,有效带动了“畜-沼-林”“畜-沼-菜”、标准化有机茶园等种养循环、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了特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蓬勃发展,2016年底,农业企业达220余家,农村专业合作社达392个,家庭农场达700多户,种养大户达8650户,新型职业农民达2400余人,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示范园61个。培育出来的乡土人才正在成长为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

(自贡市荣县县委组织部 吴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