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深做实助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
——宁南县深化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宁南县坚持学做结合,知行合一,聚焦脱贫攻坚、精准发力,不断激发36个贫困村党员“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热情,为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转型跨越提供强力保障。
创新建立学习机制,打牢“学”的基础
一是拓展学习内容。结合“五讲党课”活动,制定全县“两学一做”学习内容提纲,明确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扶贫政策等重点学习篇目,将农村实用技能、感恩奋进、优生优育、移风易俗、“四好”创建等纳入学习内容,细化每月学习重点。二是突出彝区教育。针对部分彝族老党员不懂汉语的情况,在民族乡镇、村寨为每个农村党支部选派1名熟悉彝汉双语的学习辅导员,同时组建威信高的彝族党员“德古宣讲队”,走村入户宣讲脱贫政策。三是建立月报制度。结合“党旗飘扬金江畔•我在攻坚主战场”活动,实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动态月报制度,各村党支部开展“随手拍”“随手录”,每月报送党员在脱贫攻坚战场中的“学”“做”图文影像,定期在“宁南党建”公众号和杂志中刊登宣传。
丰富拓展学习方式,增强“学”的效果
一是领导干部领学。结合“五讲党课”、书记进夜校和“主题党日+”等活动,全县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乡单位领导、乡镇党委班子和村党支部书记层层示范、层层带动,240余名领导干部侧重于讲政策,紧扣脱贫攻坚工作利好,为4000余名农村党员上党课,突出共享理念,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难题等讲清楚。二是基层组织自学。全县各党支部利用“三会一课”和“农民夜校”,注重“课堂学”和“实践学”联合施教,由党支部书记在课堂中讲清脱贫攻坚中,群众普遍得到的实惠,脱贫攻坚带来的政策和家乡喜人变化。同步开展学习“进田间地头”“进生产用房”和技能大比拼等现场教学实践,增强贫困户产业技能本领。三是致富党员帮学。在全县各村(社区)建立“致富党员+贫困户”的帮扶机制,采取“1+N”方式结成帮扶对子,入田地、进家门、谈家常、授技术,用自己举例子,讲农村话、说农村事,潜移默化带动贫困群众学政策学技术。
争当脱贫党员先锋,发挥“做”的实效
一是创新开展“七个一”帮扶。为全县36个贫困村“量身”配备1名联系县领导,明确1个帮扶单位、1个工作组,下派1名第一书记,安排1名农技员,配备1名扶贫顾问,为每1户贫困户落实1名帮扶责任人。贫困户不脱贫,各级干部和队伍不撤离。二是加强党员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对全县36个“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的指导,大力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采取“支部+党员、党员+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形式,在烤烟、林业、蚕桑等产业中建立专业合作社200余个,带动153名贫困党员和7584名贫困群众经济增收。三是拓展“星级党员”评比标准。在全县农村党组织中开展“我当先锋,我承诺”活动,将自身发展脱贫和结对帮扶贫困群众情况纳入农村党员承诺范畴,在党员大会上围绕“脱贫攻坚党员怎么干”,自主承诺、支部审诺、民主评诺,脱贫攻坚各项成效纳入“星级党员”“党员示范户”评比的重要内容。
(中共宁南县委组织部 杨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