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在全面办好616所农民夜校的同时,以服务“脱贫攻坚”为着力重点,整合全市“五个一”帮扶力量,集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办好79个贫困村夜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加强基础建设 优化扶贫资源
投入96万元升级换代老旧故障远教设备200套,发放远程教育站点运行维护经费75万元,保障贫困村夜校教学设备正常运转。结合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户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制发了扶贫政策宣传画、宣传册等扶贫教材,确保贫困群众看得懂、用得上、记得住。在市级“党员教育师资库”基础上,优选、扩充政策宣讲、法律服务、技能培训、感恩教育等20名教师组成“夜校流动大巴士”,将全市优质师资、实用技能“送到”到每个贫困村夜校中。
突出培训重点 推动精神脱贫
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省、成都市、简阳市三级党代会精神作为贫困村夜校的必修课程,引导贫困群众更加自觉地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突出感恩奋进教育,把群众身边的脱贫典型、脱贫故事等作为感恩教育的生动实例,激励广大贫困群众树立起“依靠自身努力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深入宣传 “脱贫标兵”、优秀“第一书记”、“五有五做”好干部,着力营造脱贫奔小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创新办学模式 助力物质脱贫
一是突出供需结合,坚持分类施教。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劳动力构成等实际情况,按照经济作物种植、蔬菜瓜果种植、畜牧养殖等进行分类施教。二是通过“固定课堂+流动教学”、“送教上门+现场指导”、“能人示范+实地体验”等方式把夜校课堂搬到产业基地、农家院坝、田间地头,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自去年12底以来,全市已开展脱贫攻坚培训3822学时。三是探索“夜校+电商”模式,统筹协调“五个一”的帮扶力量,整合共享夜校教学设备和网络环境,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创建电商服务点,培育葡萄、晚白桃、桑葚等特色农产品牌10余个,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增收致富。
(简阳市委组织部 樊正璘)